影响红细胞输血无效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893次
目前,成分输血已成为临床输血的主要形式,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红细胞输血,红细胞输注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这是因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1]。随着输血医学实践的深入发展,红细胞输血无效现象逐渐被医生发现,例如存在以下情况,患者在红细胞输血以后,虽然没有输血反应出现,但是检查输血后的血红蛋白一直没有升高,机体组织仍然处于缺氧状态,此时红细胞输血便是无效的,然而,这种现象并没有受到大部分临床医生的重视[2-4]。他们往往不深入思考,不追究原因,给患者继续输血直至血红蛋白含量升高,这种做法完全是不负责任的,不仅浪费了珍惜的血液资源,还给患者增加医疗负担,更重要的是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延误了病情。因此给予红细胞输血无效应有的重视对减少和避免无效输血,解决临床用血紧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海安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的输血病历为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输血后24 h查血红蛋白升高低于理论值者,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脱水、红细胞体外循环丢失、继续失血、大量补液血液稀释、血液渗透血管外等情况不在统计范围内,一人多次住院者按照一份病例多次输血记录统计[5]。 1.2 红细胞无效输血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都是盐水介质和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相合的ABO、Rh(D)同型输血。输全血或者红细胞制剂后24 h内复查血红蛋白(Hb),对除去血液被稀释、继续失血等情况,并且临床上没有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体征的与输血前的血红蛋白相比,如果血红蛋白(Hb)没有升高到预期值,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6]。输红细胞制剂后Hb升高预期值计算公式如下(患者血容量:成人按0.085 L/kg计,儿童按0.09 L/kg 计。): Hb升高预期值(g/L)= 供者Hb(g/L)×输血量(ml) ×90% 患者血容量(ml) 1.3 输血不良反应:《临床输血学》中介绍了以下3种输血不良反应情况[7-9]。①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1~2 h体温升高>1℃,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者。②过敏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麻疹、皮肤瘙痒或胸闷、呼吸困难,甚者出现休克者。③迟发性溶血反应:输血2~21 h后,多半在输血 3~7 h以后发生,输血后有无法用原发病解释的贫血症状或血红蛋白下降等情况出现,黄疸、日红素且血浆升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红细胞输血无效在各科室的分布:各科室都有输血无效情况出现,多发生在肝胆科、儿科及血液科。详见表1。2.2 男女性别、年龄差异、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原发症状对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影响:见表2。性别、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原发症状等差异对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比男性出现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几率大。输血无效率随输血次数的增大而增大,输血4次及以上时,输血无效率可达35%。输血无效率随妊娠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妊娠3次及以上时可达31%。伴有感染、发热、肝脾肿大等原发症状的患者进行红细胞输血时也会出现无效输血结果。 2.3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与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关系:见表3。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红细胞输血无效率可高达39.5%。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对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也不相同,迟发型溶血反应(DHTR)导致的红细胞输血无效率最高,占输血不良反应的87.5%,这与受血者体内存在低效价低亲合力不规则抗体有关系。
3 讨论红细胞无效输血在各科室都会出现,且没有收到足够重视,这不仅浪费了珍惜的血液资源,增大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更降低了治疗效果,耽误病情,由此,重视并研究红细胞无效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知的导致无效输血的原因可以分为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两大类,免疫因素包括ABO和Rh亚型等稀有血型的漏检、不规则抗体和交叉配血的漏检、自身抗体,非免疫因素如感染发热、非溶血性出血反应、肝脾肿大等,还可能有某些未知因素也能导致红细胞输血无效的发生,这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10]。本研究发现性别、输血次数、原发症状、妊娠次数、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等差异对红细胞输血无效反应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的是研究还不全面:①在研究各个影响因素对红细胞输注的影响时没有将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类。②没有专门探讨疾病差异是否对红细胞输注效果也有统计学意义。③临床用药差异也可能对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影响。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仍是必要的。依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一些红细胞无效输血的预防措施: ①确定高危人群,对于输血次数≥3,妊娠次数>1的患者进行红细胞输血前应予以重视。②提高输血前试验技术,包括输血前筛查低效价低亲和力不规则抗体,研究表明迟发型溶血反应(DHTR)引起的输血无效率最高,占输血不良反应的87.5%,而低效价低亲合力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迟发型溶血反应的前提,另外还要预防ABO、Rh亚型等稀有血型的漏检并提高配血技术,预防配血漏检,配血是预防无效输血的关键,因此务必要保证配血是真正相容的,没有漏检,输配的是同袋血且当天检查当天给患者输入。③科学输血,针对AIHA患者科学输血,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比如发热、过敏)的出现。当然,本次研究尚不全面,针对红细胞输血无效的研究应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以提出更全面、更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综上所述,医院和各科室的医生都应该重视红细胞输血无效现象,首先树立新的红细胞输血观念,不能单独看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而应真正的从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以调节机体功能的角度评判治疗是否科学有效;然后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制定安全、独立、有效的输血策略,建立完善的输血检查体制,监督患者血红蛋白(Hb)含量的变化以随时调整输血方案[11];最重要的还是提高重视程度,不能掉以轻心。面对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如何建立更合理标准及制定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案,要求我们孜孜不倦的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沈 健.红细胞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4):180.
[2] 吕运来,兰炯采,孙先玲,等.红细胞无效输注回顾性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07,6(20):220.
[3] 马红丽,刘瑞玲,杨育红.影响红细胞输血无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4):245.
[4] Dzik WH,Corwin H,Goodnough LT,et al.Patient safety and blood transfusion:new solution[J].Transfus Med Rev,2003,17(1):169.
[5] Engelfriet CP,Reesink HW.Prevention anddiagnosis of delayed 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J].Vox Sang,2006,91(3):353.
[6] Lee E,Redman M,Burgess G,et al.Do patients with autoantibodies or clinically insignificant alloantibodies require an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crossmatch[J].Transfusion,2007,47(7):1290.
[7] So CC,Wong KF,Yu PH,et al.Alloimmunization in Chinese with wa rm a u t o immu n e h a emo l y t i c a n a emi a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characteristics[J].Transfus Med,2000,10(1):141.
[8] 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8.
[9] 丁 琪,孙先玲,兰炯采,等.红细胞输注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10.
[10] TOBY L,SIMO N.Rossi’s principles of transfusion medicine third edition[M].Philadephia:Lippincot Williams & wilkins Company,2002:43.
[11] Dabelsteen E,Gao S.ABO blood-group antigens in oral cancer[J]. J Dent Res,2005,84(1):2.
[收稿日期:2013-10-30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