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致持续性呃逆15例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09-07-06 浏览次数:658次
作者:杨玲 谢召锋 作者单位:725000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摘要】 目的:观察15例低钠血症患者均出现持续性呃逆,及早发现电解质紊乱。方法:15例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关于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且排除其他引起呃逆的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胸腹手术、膈肌疾病等。结果:15例患者经积极补钠治疗,呃逆症状消失,监测血钠水平增加或恢复正常。
【关键词】 低钠血症 呃逆 低血钠
资料与方法
本组低钠血症患者15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关于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1],且排除其他引起呃逆的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胸腹手术、膈肌疾病等。均出现持续性呃逆,血清钠浓度115~130mmol/L,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4~76岁;病因: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5例;大咯血静滴“垂体后叶素”后出低钠血症9例,高龄、进食减少1例。
临床表现:15例患者呃逆持续时间10~72小时,其中精神萎靡12例,抽搐2例,心率减慢9例,精神失常2例。
治疗方法及结果:15例患者给予1.5%~3%氯化钠溶液补钠治疗,每日复查电解质。呃逆终止时,血清钠浓度升高或恢复正常,继续观察至出院,呃逆未再复发。
讨 论 低钠血症为临床常见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症状不一,易与原发疾患症状混淆而被忽视。出现持续性呃逆,可作为早期提示信号。低血钠致呃逆的机理不明,可能与低血钠时神经纤维、膈肌的应激性增高,加之一些患者进食少、长期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呃逆的发生。
呃逆是在膈肌不随意地重复痉挛的过程中,声门突然关闭使气体内流受阻,发出特征性的声响。良性、自限性呃逆的原因包括胃肠道扩张、突然的温度变化、饮酒和精神因素。反复或持续呃逆的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感染、脑血管意外、外伤)、代谢性因素(尿毒症、电解质平衡紊乱)、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刺激(外耳道异物、甲状腺肿、肿瘤;肺炎、脓胸、心肌梗死、心包炎、食管梗阻、反流性食管炎;膈下脓肿、肝脏肿大、胆囊炎、胃扩张、胃肿瘤、胰腺炎或胰腺癌)、外科因素(全身麻醉、手术后)以及特发性呃逆。
低钠血症为血清钠<135mmol/L,仅反映钠在血浆中浓度的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总钠量的丢失,总体钠可以正常甚或稍有增加。低钠血症可分为:①缺钠性低钠血症;②稀释性低钠血症;②消耗性低钠血症。临床表现取决于血钠降低的程度和速度。消耗性低钠血症低钠程度较轻,病人除原发病表现外多无因血钠降低而引起的症状。此外,临床上还有所谓“假性低钠血症”,是指被检查者血浆中的钠呈低值,但血浆水中的钠浓度正常,因而血浆渗透压亦正常。此现象见于严重的高脂血症和高蛋白血症,是由于血浆中含有过多脂质等而得出的假性检验结果,无临床意义。
Na+在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维持机体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应激性中起重要作用[2]。水和钠的关系非常密切,故缺水和失钠常同时存在。引起水和钠的代谢紊乱的原因不同,其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也有不同[3]。故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常常是非特异性的,易被原发病所掩盖。结合上述15例低钠血症患者均出现持续性呃逆,经积极补钠治疗,病情好转,我们体会其可作为提示信号,且临床较易观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7.
2 钱桂生.现代临床血气分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07-110.
3 裘法祖.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