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升白片与鲨肝醇治疗艾滋病抗病毒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08-03 浏览次数:736次
作者:包亚争 作者单位:654100 云南昆明,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内二科
【摘要】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我院2006年7月—2009年1月以相同方案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在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均在 4.0×109/L 以上,治疗后白细胞计数降至 4.0×109/L以下者共42例纳入试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用地榆升白片治疗,对照组(20例)用鲨肝醇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4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好,尚未发现该药有明显不良反应,可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同时应用。
【关键词】 地榆升白片 鲨肝醇 白细胞减少症
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在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常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在服药的前4~8周内出现,笔者应用地榆升白片治疗抗病毒药物所致的反应性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2 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对我院2006年7月—2009年1月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服药方案均为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3TC+AZT +NVP),在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均在 4.0×109/L 以上,治疗后4~8周内白细胞计数降至 4.0×109/L以下者共42例纳入试验病例。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3~45岁,平均36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5~42岁,平均3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具有可比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腰膝酸软、易感冒、低热等临床表现。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地榆升白片,每次3片,每日3次口服; 对照组采用鲨肝醇治疗, 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在服药过程中,每周复查血象,均采用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 ,4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了解白细胞变化的情况及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评价。显效 白细胞值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提高一倍以上;有效白细胞较治疗前提高0.5×109L;无效白细胞较治疗前提高0.5×109L[1]。
2.2 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白细胞值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外周血白细胞均低于正常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值上升较快,一般在第2~3周开始上升,对照组白细胞也有升高但不如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见表1。表1 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值比较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8例,占81.8%;有效3例,占13.6%;无效1例,占4.5%。对照组显效9例,占45 .0%;有效4例,占20.0%;无效7例,占35.0%。治疗组总有效率95.4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见表2。表2 两组疗效比较
2.3 临床症状变化与不良反应 治疗组症状改善较快,一般用药2~3周后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多数在4周上述症状获得部分缓解。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髓抑制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尤其是AZT的一种常见副反应,贫血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在抗病毒治疗的前4个月出现[2]。目前,治疗粒细胞减少症的药物较多,传统升白细胞西药虽然价格较低,但疗效多不肯定。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但价格较高,临床使用尚不普遍。本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地榆升白片的升白细胞作用,两组采用地榆升白片及鲨肝醇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结果显示,地榆升白片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优于鲨肝醇,能更有效的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改善患者的相应临床症状。地榆升白片是由地榆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皂甙、鞣质等,具有恢复外周血象,提高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 改善骨髓造血的微循环,调节和改善机体免疫力,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明确、可靠且使用安全[3]。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好,尚未发现该药有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地榆升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用药安全,可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同时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2-167.
2 张福杰,王玉,王建,等.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