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30 浏览次数:680次
中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观察作者:侯卫东 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中医院 132021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常见病,属祖国医学的砂淋、石淋范畴。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发病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笔者在2005年~2007年间共收治59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经用自拟排石汤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59例患者,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男38例,女21例;其中20~30岁9例,31~39岁29例,40岁以上者21例;病史最短5天,最长者14年;诊断为肾结石27例,单侧19例,双侧8例;肾及输尿管结石4例,输尿管结石19例,其中上段结石6例,中段结石4例,下段结石7例,膀胱结石9例。以上观察对象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具有泌尿系结石的典型症状,如腰腹绞痛、尿痛、尿血或曾排过结石;②经腹部平片,肾B超确诊,结石长径小于1.5cm,横径小于1.0cm,无尿路畸形。2 治疗方法 自拟排石汤方药组成:金钱草30g、瞿麦15g、川芎15g、川牛膝5g、鸡内金15g、冬葵子20g、车前子20g、王不留行20g、莱菔子20g、石苇3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并嘱患者服药后多饮水,每次饮水500~1000ml左右,或用西瓜翠衣50~100g,煎水频饮,并在每次饮水后半小时多做跳跃运动。在辨证时,可随证加减。令滞血瘀加枳实、厚朴、乌药、川楝子;令虚加黄芪、党参;热甚加栀子、木通;阳虚加菟丝子、巴戟天;肾功能不良者加黄精、白茅根;体壮者酌加三棱、莪术。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结石排出或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影消失者治愈,结石位置下移3cm以上或碎裂缩小者为有效,经治疗3个月无排石或结石下移小于3cm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本组59例,治愈49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8%,排石最快者仅服药2天,最慢者3个月。在排石的49例中,半个月内排石者 11例,半个月至1个月排石者26例,1个月以上排石者12例,输尿管的排石效果优于肾盂结石,并结石位置低,排石率高,反之排石率低一些。经临床分析,结石越小,排石率越高,长径0.4~0.6cm的结石均能排出。长径在1~1.5cm大的结石排出5枚,但析出比较困难病人示比较痛苦。绞痛发作期52例,治疗后排出结石49例,结石下移5例,无变化7例,说明排石率以绞痛发作期为高,因为绞痛的发作意味着结石的移动,显示了结石与输尿管无粘连或嵌顿等情况。4 病案举例 患者,男,39岁,教师,于2006年5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腰腹绞痛,逐来我院,经检查诊断为左肾入左输尿管结石。查体:左侧腰腹剧烈绞痛,左肾叩击痛(+),B超示:左肾盂有长径0.6cm结石1粒,左输尿管上1/3段有长径1.2cm结石1粒,伴左肾盂积水,左肾呈漏斗状。脉象弦数,舌质红,经用本方加五灵脂20g、延胡索15g、乌药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200ml,并嘱病人多饮水,多做跳跃运动。治疗3天后,疼痛消失,连续服药24天,于6月20日,少腹绞痛,后排出长径0.3cm、1.0cm各1粒碎石诸症消失。B超检查,肾盂、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5 讨论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方对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结石有极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金钱草、瞿麦由于利尿作用可间接引起输尿管蠕动的增强,使积水改善,对结石所在部位的水肿、炎症、粘连起到抑制和松解的作用。川芎、川牛膝直接作用于输尿管引起蠕动的增强;王不留行、鸡内金、莱菔子可促进结石结构发生变化,使之断裂、碎解;车前子、石苇等清热之品可使尿液稀释,尿量增加,对结石的冲刷力增大。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药物作用下,使结石受到溶裂、推、冲的综合力量,经松脆断裂,下移排出体外,可见本方不仅调动了机体自身的排石功能,而且促进了结石的排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