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TEC和MCS+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效果比较
发表时间:2011-01-19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卢红娣 黄金娥 张建军 何明英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中心血站,江苏,镇江,212001
【摘要】 目的 提高血小板的采集效率,降低白细胞污染。方法 设定相同血小板目标值(PLT≥ 2.5×1011/袋),采用常规采集程序,对COM.TEC和MCS+两种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的收集量、采集效率、白细胞残留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COM.TEC与MCS+相比,全血处理量(含ACD)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收集量和采集效率COM.TEC均高于MCS+(P<0.05),COM.TEC的白细胞残余量低于MCS+,但COM.TEC抗凝剂用量高于MCS+,有时献血者会出现轻微的低钙反应。结论 COM.TEC收集量和采集效率高,白细胞残留量低,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适合常规血小板采集;MCS+的采集效果略低于COM.TEC,但仪器携带方便,适合于开展各种临床治疗。
【关键词】 细胞分离/血 血小板 血液成分输血
近年来,血细胞分离机制备单采血小板的用量正逐年增长,人们不断致力于降低白细胞污染、提高采集效率和献血者安全方面的研究。除了很多技术因素会影响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外[1,2],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血细胞分离机在血小板采集质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3,4]。COM.TEC是德国Fresenius HemoCare公司最新推出的新型血细胞分离机,笔者对其采集血小板的浓度、采集效率、白细胞残留量等指标与MCS+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德国Fresenius HemoCare公司);MCS+血细胞分离机(美国Haemonetics公司);耗材分别为S5L及995E,ACD-A抗凝剂(山东威高医疗用品有限公司);F-82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日本SYSMEX公司)。
1.2 献血者的选择
选择符合献血体检和检验标准的来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68名,随机分为COM.TEC组34人,其中男22名,女12名,年龄(32±5)岁;MCS+组34人,其中男19名,女15名,年龄(29±6)岁。采集前1周均未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采前PLT均≥150×109/L,HCT≥36%,体重>50kg,两次献血间隔时间>1个月,清淡饮食后采血。两组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PLT和HC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见表1。表1 两组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PLT和HCT比较(略)
1.3 方法
1.3.1 COM.TEC采集方法
采用单针血小板收集程序,S5L耗材,采血速度80ml/min,回输速度70ml/min,ACD与全血比例1∶6.8~1∶7.6,离心转速2200r/min,预冲和回输时有盐水补充,采前输入献血者的身高、体重、PLT、HCT和欲采集血小板量,机器自动计算出采集的时间。
1.3.2 MCS+采集方法
选择LDPLP程序,995E耗材,采血速度80ml/min,回输速度90ml/min,血小板/白细胞参数为1,全血∶ACD-A为10∶1,离心转速5500r/min,采前输入献血者的身高、体重、PLT、HCT和血小板目标值,机器自动计算出采集的循环层数。
1.4 终产品测定方法
1.4.1 浓缩血小板数量检测
将采集好的浓缩血小板袋在20~24℃环境中静置1h,水平混匀袋内血小板5次,释放入留样管,取下留样管,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血小板计数。
1.4.2 浓缩血小板残留白细胞计数
采用人工显微镜下计数。
1.4.3 血小板采集效率
用Sysmexrm F-820检测献血者采前的外周血小板数。
血小板采集效率=血小板产量(×1011)献血者血小板计数(×109/L)×(处理血量-ACD量)(ml)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小板收集量及采集效率的比较
在设定目标值(≥2.5×1011)相同的情况下,COM.TEC与MCS+相比,全血处理量(含ACD)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小板收集量和采集效率COM.TEC均高于MCS+(P<0.05),见表2。表2 两种机型血小板收集量及采集效率的比较(略0
2.2 白细胞残留量比较
COM.TEC采集的34袋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含量均<5×105/袋;MCS+采集的34袋浓缩血小板中,有26袋白细胞残余量<5×105/袋,8袋白细胞残余量<5×106/袋,两者均显著低于国家质量标准(≤5×108/袋)[2],而COM.TEC的白细胞残余量则更低。
3 讨论
血小板输注已成为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5]。单采血小板因浓度高,白细胞含量少,能明显提高患者外周血液中血小板浓度,对提高临床疗效、减少输注次数、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现象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在无发烧、脾肿大、败血症、两性霉素B治疗及血液病患者中,单采血小板的优点显得尤其重要[6]。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众多血细胞分离机中,优点较为明显,但在采集过程中,ACD-A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为1∶6.8~1∶7.6,献血者抗凝剂用量高于MCS+,两组血小板献血者中,MCS+未观察到枸橼酸盐反应,COM.TEC有1名献血者出现了轻微的低钙反应。COM.TEC和MCS+均有多参数界面,性能优异,能参与各种血液治疗,但COM.TEC较MCS+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 只适用于固定点采集血小板和进行其它血液成分单采;MCS+是便携式多功能血细胞采集仪,能配合临床开展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血浆置换、白细胞去除等治疗,临床疗效好。
【参考文献】
[1]戴云,高国静,李爱萍.机采血小板供者采前血小板计数与全血处理量的关系[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1):32.
[2]马小芳.血细胞分离机不同全血流速对血小板收集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6):838-839.
[3]洪缨,郑家生,郑碧华.MCS+C5和MCS-3P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的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24-25.
[4]杨文玲,刘军,陆宽正,等.Amicus和CS-3000Plus机采血小板效果的观察[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1):44-45.
[5]亓涛,姚成,王金光.综合性医院成分输血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0):144-146.
[6]滕本秀,段前碧,段慧玲,等.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11):97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