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输血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1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邓梅英,宁芳,陈宇,唐玉杰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资料的整理和查阅,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特点。方法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对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全血和血浆的反应发生率最高;红悬液引起的反应以发热为主,血浆和血小板引起的反应以过敏常见;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发生反应较多。结论 加强对临床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输血;过敏反应;血液成分输血

  输血并非绝对安全,可能发生多种不良反应。随着血型检测技术的发展,仔细核对血型、严格交叉配血,血型不合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已经减少,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仍较常见[1]。为了解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现将我院2005~2007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2005~2007年的输血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资料。三年共有输血患者26 798例,其中包括反复输注者。男101例,女77例,年龄1~81岁。26 798例中输注全血2 103例,红细胞悬液(简称红悬)9 811例,洗涤红细胞766例,血浆12 826例,血小板1 292例。

  1.2 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 患者每次输血或血制品由输血科发放一份《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卡》。患者输血的全程情况记录在《输血记录单》上,保存于病历中。输血后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卡》,24h内回报。此项工作由临床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输血科统计《输血反应回报卡》情况,并记录发生反应的病状。

  2 结果

  2005~2007年,回报的输血不良反应178例,发生率为0.66%。其中红悬56例,发生率为0.57%,血浆101例,发生率为0.79%,全血17例,发生率为0.80%,血小板4例,发生率为0.31%,见表1。输注洗涤红细胞未发生何种反应。所发生的反应中发热反应74例,占41.57%,过敏反应98例,占55.06%,其他反应6例,占3.37%。表1 不同血液成分发生输血反应例数、反应类型及发生率

  在178例发生反应的患者中,女性患者77例,其中1~25岁14例,26~45岁27例,46~60岁22例,61~80岁14例。男性101例,其中1~25岁12例,26~45岁18例,46~60岁23例,61~80岁48例。发生反应的年龄趋向见图1、图2。

  3 讨论

  统计显示,2005~2007年我院输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6%,低于有关输血反应报道的0.94%和1%~10%[2,3],推测其原因可能为我院通常回报的是输血24h内的情况,忽略了24h后迟发性反应发生的情况。本次所观察到和分析的输血不良反应均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有96.63%的患者的临床表现是以发热和过敏症状(皮疹、荨麻疹等)为主,其中41.57%(74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多由输全血和红细胞引起。有55.06%(98例)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主要由输全血及血浆引起。本次统计显示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发热反应,全血和血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居于首位(0.80%、0.79%),其次为红悬(0.57%)(见表1),此统计资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4,5]。在178例患者中,有173例患者有反复输血或妊娠史,很显然97% 的输血不良反应都是发生在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中。

  临床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性输血(FNHTR)大多发生于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患者,本次统计有36例(0.37%)在输血过程中出现发热、寒颤症状。其原因可能为红悬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白细胞和免疫性物质所致。文献认为FNHTR的发生与白细胞抗体和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6]。本次统计中所有输注洗涤红细胞的患者没有发生反应,主要是洗涤红细胞去除了≥80%的白细胞和≥98%的血浆。为减少FNHTR的发生,目前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滤出白细胞输血。

  血浆的输血反应以过敏反应常见。本次统计有66例(0.52%)发生,多为皮疹和荨麻疹。该66例患者均有输血史,其中9人有过敏史。可见输血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反复输血和过敏体质关系密切。为此,在给患者输注血浆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是非常重要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避免反应的发生。本组有4例输注血小板患者(0.31%)出现过敏,而这4例患者均未查到血小板相关抗体,推测可能与血小板制品中含有大量血浆有关。

  未经分离的全血比其他血制品含有较多的白细胞抗体,也包括血小板、血浆蛋白抗体[1]。因此输注全血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其发生概率比其他血制品高。本组有17例因输注全血出现反应,发生率为0.80%,高于输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所致的输血反应。这也证明了成分输血比输全血安全。

  统计发现,受血者的性别不同,发生反应的年龄趋向也不同。在本次分析的患者中,女性77例,男性101例。年龄跨度为1~81岁。分四个年龄段进行统计,可见不同性别显现出两种不同的年龄趋向曲线(见表1,图2)。女性患者多集中在26~60岁,男性患者多发生在60~80岁。此统计显示在输血患者中有妊娠史的女性和老年男性发生反应较多。这一临床特点提示,对有妊娠史的女性患者和老年男性患者的输血治疗,更应加强输血过程的观察和护理。

  【参考文献】

  [1] 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8-664.

  [2]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

  [3] 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400-416.

  [4] 于卫健,陈玫,叶萍,等.大连市6家综合性医院输血反应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3):236-237.

  [5] 刘宇宁,盛李,刘小英,等.上海市奉贤区受血者免疫性输血反应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4,16(8):403-404.

  [6] 徐文浩,李志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中国输血杂志,2002,15(5):36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