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高三尖杉酯碱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0-10-15  浏览次数:439次

  作者:申徐良 魏武 张斌严 张梅香 张国香 杨建斌 梁莉

  摘 要 目的:进一步寻找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Ph+的CGL患者16例。观察临床疗效,并与羟基脲(少数为白消安)维持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液学改变:维持治疗前部分血液学缓解的15例患者中,12例(80.0%)获得CHR,其中2例曾间断治疗半年以上仍可维持CHR;CHR的1例患者能维持血液学缓解。总血液学缓解13例(86.7%)。细胞遗传学改变:Ph+CGL16例,治疗后复查染色体13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Ph阳性率为0%)1例(7.7%)、大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Ph阳性率为5%~35%)1例(7.7%),轻微细胞遗传学缓解(MCR,Ph阳性率为35%~95%)4例(25.0%),总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为40.4%。结论: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CGL有较高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毒副作用轻微,价格低廉,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高三尖酯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

  近年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伊马替尼、以及α-干扰素 (IFN-α)在大范围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以及伊马替尼耐药[1],CML患者的总体疗效仍亟待提高。为了进一步寻找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1999年以来我院收治CML患者64例中,应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Ph+的CGL患者 16例。结果取得了较好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反应,不良反应轻微,且临床应用方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64例CML患者按国内标准[2]经临床、血液学及细胞遗传学和(或)分子生物学检查确诊,其中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39岁(12岁~65岁),慢性期59例,加速期5例。64例CML患者中,应用干扰素治疗者6例,应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者 16例,羟基脲(少数为白消安)维持治疗者24例,其余患者失治。16例HHT为主治疗者为治疗组,观察截止时间为2003年7月30日。24例羟基脲(少数为白消安)维持治疗者为对照组。两组维持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和血液学异常有可比性,诱导缓解方案相同。

  1.2 治疗方案

  16例治疗组患者诱导治疗应用羟基脲(HU)使白细胞达≤10×109/L,然后12例应用HA(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1疗程~2疗程,4例应用高三尖杉酯碱2.5mg/(m2?d),连用14d为一疗程,化疗1疗程~2疗程,疗效按文献[2]标准判断,完全血液学缓解(CHR)4例(25.0%),部分血液学缓解者(PHR)12例(75.0%),4例CHR患者中有3例在维持治疗前转化为PHR患者。所有病例诱导治疗后均未出现细胞遗传学反应。维持治疗应用HHT 1.2mg/(m2?d)~1.4mg/(m2?d)静滴或肌肉注射,连用7d~10d,每月1个疗程。HHT的用量和时间根据白细胞数进行调节,使白细胞维持在5.0×109/L~10.0×109/L,白细胞过高时可适当延长HHT的应用时间。当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停用HHT。对照组应用羟基脲进行常规诱导和维持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结果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组的疗效

  2.1.1 血液学改变:维持治疗前PHR的15例患者中,12例(80.0%)获得CHR,其中2例曾断治疗半年以上仍可维持CHR;CHR的1例患者能维持血液学缓解。总血液学缓解13例(86.7%)。

  2.1.2 细胞遗传学改变:Ph+CGL16例,治疗后复查染色体13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Ph阳性率为0%)1例(7.7%)、大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Ph阳性率为5%~35%)1例(7.7%),轻微细胞遗传学缓解(MCR,Ph阳性率为35%~95%)4例(25.0%),总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为40.4%。

  2.1.3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间血液学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增高(P<0.05)。各组的疗效见表1。表1 两组间的疗效比较(略)

  2.1.4 不良反应:高三尖杉酯碱的临床毒副反应轻微,无需针对性的处理。肌肉注射引起的局部疼痛较重,1/3的患者不能耐受采用静脉点滴。4例(25%)患者出现腹泻,3例(18.7%)患者有食欲下降、恶心或呕吐的表现。3例(18.7%)出现乏力。1例(6.3%)用药后发热,可自行消退。1例(6.3%)发生偶发室性早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可调节HHT的用量和时间,1例(6.3%)出现低白细胞相关的发热,无严重的出血发生。上述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3 讨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伊马替尼、甚至α-干扰素 (IFN-α)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本组资料可实施上述方案者不足十分之一,而且伊马替尼的耐药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人们在力求寻找一些新的化疗药物以便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提高CML的疗效。IFN-α是目前无干细胞移植条件的Ph+CML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能使一小部分CML患者产生持久的细胞遗传学缓解,但其CCR率低于10%~25%,且血液学反应率不及羟基脲。伊马替尼的临床应用进一步证明了CML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反应与长期存活有关,是独立的预后指标[3]。三尖杉是至今发现的具有显著抗CML效应的植物药,低剂量长疗程HHT应用于CML患者,可产生持久的骨髓抑制活性,心血管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HHT单独应用于CML慢性晚期,可使72%患者取得血液学缓解,31%患者产生细胞遗传学反应[4]。用于CML慢性早期,继之以IFN-α维持,可使CHR提高至92%,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为60%[5]。鉴于羟基脲与IFN-α相比,能更快地降低肿瘤负荷,产生血液学反应,本组采用以羟基脲为主的诱导治疗,使患者短期内达到CHR或PHR,继之应用高三尖杉进行早期维持治疗,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可达81.3%。值得一提的是有2例患者停药6月以上仍能维持血液学缓解。更重要的是获得了40.4%总细胞遗传学反应,从而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HHT的骨髓抑制效应和心脏毒性轻微,其相关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药物热等患者更易耐受。肌肉注射引起的局部疼痛不能耐受可采用静脉点滴,两种方法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临床应用中观察到,随着疗程的延长,细胞遗传学反应率有增高的趋势,提示其疗效呈时间依赖性。HHT在CML慢性晚期的应用中细胞遗传学反应通常出现在治疗后6个月,而IFN-α引起的细胞遗传学反应较慢发生,中位时间需12个月。进一步的研究前景在于HHT与IFN-α、伊马替尼联合应用上,以期通过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提高CML疗效。

  参考文献

  [1]Talpaz M,Kantarjian HM, Paqutte R,et al.A phase 1 study of BMS-354825 in patients with imatinib-resistant and intolerant chronic phase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J Clin Oncol,2005,23:64s.

  [2]张之南,沈 娣主编.白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19~228.

  [3]Deininger M,Buchdunger E,Druker BJ.The development of imatinib as a therapeutic agent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Blood,2005,105:2 640~2 653.

  [4]O’Brien Sm, Kantarjin H,Keating M,et al.Homoharringtonine therapy induces respon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late chronic phase.Blood,1995,86:3 322~3 326.

  [5]O’Brien S,Kantarjin H, koller C,et al.Sequential homoharringtonine and interferon-alpha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chroinc phase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Blood,1999,4 149~4 153.

  作者单位 附属和平医院血液内科(04600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