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离系统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的关键控制点和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0-06-21 浏览次数:440次
作者:杨冬燕,曾志刚 作者单位:重庆市血液中心,四川 重庆 400015
【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分离系统在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中的关键控制点和优势。方法:将随机抽取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的献血者血液100例分成常规分离系统组和改进分离系统组,通过相同的制备方法生产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比较其血小板回收率;专人采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45例以确定改进分离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再依据此标准操作规程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随机抽检130例,验证产品质量。结果:常规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血小板回收率为(57.44±14.59)%,改进分离系统血小板回收率为(82.94±9.31)%,通过随机抽检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产品,其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结论:利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血小板的回收率高于常规分离系统,该制备方法优于常规分离系统且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关键词】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常规分离系统;改进分离系统;回收率
Key control point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improved isolation system for manually preparing condensed platelet
YANG Dongyan, ZENG Zhigang
(Blood Central in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key control point and superiority of the improved isolation system in manually preparing condensed platelet. Methods:Divided 100 blood samples fitting with criteria for blood donors(GB184672001)by stochastic sampling test into two groups, regular isolation system group and improved isolation system group.Manually prepared condensed platelet by the same method, and compared the recovery rate. With improved isolation system, prepared 45 samples of condensed platelet to make the operation standard, based on which randomly tested other 130 samples for quality checking.Results:The recovery rate of manually condensed platelet with regular isolation system was (57.44±14.59)%, and (82.94±9.31)% with improved isolation system. Stochastic sampling test showed that all samples tested randomly were qualified based on the standards for whole blood and blood component quality(GB184692001).Conclusion:The recovery rate of manually condensed platelet by the improved isolation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at with regular one,and the improved siolation system is better in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manually condensed platelet.
[KEY WORDS]Manually condensed platelet; Regular isolation system; Improved isolation system;Recovery rate
新型分离系统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的关键控制点和效果评价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机采血小板的用量明显大于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随着卫生部318号令的颁布实施,目前在我国许多省市出现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并存的现象。那么如何控制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就成为尤为重要的问题,以往用白膜回浆法生产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时,常常是利用常规分离系统即一次性采血三联袋用无菌接口机连续接口转移袋2次,生产制备该产品。由于需连续接口转移袋2次,使分离白膜后用血浆将管路中的白膜冲回白膜袋难以实现;再者转移袋的空辫长,常使白膜层附着于管路中,导致血小板回收率不够高。为此,我中心与某公司联合开发了改进分离系统即一次性采血五联袋生产制备手工浓缩血小板,大大提高了血小板回收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
常规分离系统即一次性采血三联袋,改进分离系统即一次性采血五联袋(图1a、图1b),无菌接口机(德国费森尤斯,日本泰尔茂),SORVALL3BP离心机(美国索福公司)。
1.2 血液来源和方法
依据1997版《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的要求[1],随机抽取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体检合格的全血100袋[2],将100袋全血随机分成常规分离系统和改进分离系统两组,每组50袋,通过相同的制备方法生产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比较其血小板回收率;专人采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45例以确定改进分离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再依据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工作人员,经能力评估合格上岗后,随机抽检所制备的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130例,验证产品质量。
全血经过重离心,将白细胞和血小板沉降在红细胞的上层,形成白膜层,收集白膜层,用血浆悬浮白膜层,轻离心后制备分离出浓缩血小板。
1.4 制备过程
1.4.1 技术培训
所有上岗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经血液安全及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通过能力评估能够胜任所分配的职责。
1.4.2 常规分离系统制备
即应用常规一次性采血三联袋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在全血袋血辫上利用无菌接管机连接一个50 mL消毒空袋后离心。第一次重离心,转速2 800转,时间15 min,分离白膜于50 mL空袋中;热合下白膜袋再利用无菌接管机连接一个50 mL消毒空袋后第2次轻离心,转速1 000转,时间 5 min,分出上层浓缩血小板。离心温度均为20~24℃。
1.4.3 改进分离系统制备
即在常规一次性采血三联袋的基础上增加两个50 mL二联袋,将采集在改进后的联袋的全血离心,第一次重离心的条件同常规分离系统,分离少许血浆于50 mL二联袋中的血小板袋中,再分离白膜于50 mL二联袋中的白膜袋中,再用血小板袋中的少许血浆控制好容量回冲管路中的白膜于白膜袋中实现"白膜回浆法",将血小板袋中的剩余血浆返回采血袋中,热合下二联袋,第二次轻离心,离心的条件同常规分离系统,分出上层浓缩血小板。离心温度均为20~24℃。
1.5 统计学处理
总体均值根据大样本的均数采用μ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血小板的回收率高于常规分离系统,说明该制备过程优于常规分离系统见表1。表1 常规分离系统和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略)
由同一人采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分离手法和分离系统均是最佳的制备过程,可作为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标准操作规程见表2。表2 专人采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略)
随机抽检所有具有上岗资格人员,采用经确认的改进分离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制备的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产品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3],见表3。表3 130份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质量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3.1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优越性
欧美临床应用的血小板始终以手工采集为主,欧洲14个成员国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占临床所需血小板的51.3%,单采血小板占48.7%。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首先可以使采集的全血中的血小板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这一资源的浪费;其次,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价格较机采血小板低,容易为经济条件差的病人所接受;第三,从全血中分离白膜再获得血小板,可以减少全血保存后微聚物的形成,降低受血者发生肺部、脑部栓塞的危险性,使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下降。
3.2 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关键控制点
只要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产品在当前仍然是临床输血治疗中一个重要的品种。而全程质量控制关键点包括:(1)人员上岗资格确认;(2)关键设备的质量控制:离心机使用前必须由设备科对其转速、温度、时间等性能指标进行确认,并每半年确认一次。(3)材料的质量控制:耗材依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关键物料检测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4)制备过程的质量控制:用于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血液于室温保存,需采血后6 h 内在20~24 ℃的全封闭制成。严禁放入2~6 ℃储存[4];离心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是离心机预先调温度到20~24 ℃,离心过程中温度也控制在20~24 ℃;离心机刹车档次不能设置过高,防止因刹车过快,红细胞与血小板界面比较疏松而红细胞荡起;在转移离心好的血袋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尽量缩短移动距离[5];分离手法的质量控制:第一次离心后分离白膜层时,用双手食指及中指尽力推挤压白膜,将剩余血浆、白膜层及靠近白膜层11.5厚的红细胞挤入转移袋中;第二次离心后分离最上层呈淡黄色云雾状浓缩血小板时,要使之缓慢流入50 mL转移袋中,排出空气,操作中控制红细胞混入量。其关键控制点是离心后的血液应尽快分离血小板,放置时间过长白膜中的部分血小板会自动沉入白细胞层,降低血小板获得率;分离血小板时流速不能太快,以防止形成涡流将下层的白细胞、红细胞带入血小板中;分离白膜层时一定要控制容量,使终产品容量在25~30 mL。产品的容量与最终产品血小板的数量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过程中是一对矛盾体,在回收率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单位体积中血小板的数量是固定的,若产品容量大,则血小板的计数自然成比例增高;而产品容量小,则血小板的计数自然成比例降低。因此,白膜回浆法制备血小板的最大难点也在于如何有效地控制中间产品的容量以保证最终产品容量和血小板计数符合国标的要求,笔者认为这也是大家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3.3 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效果评价
结果显示在全血血小板量总体均数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利用改进分离系统制备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血小板的回收率高于常规分离系统,随机抽检所有具有上岗资格人员,采用经确认的改进分离系统标准操作规程制备的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其产品质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说明该制备方法优于常规分离系统且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其特点是采用双通路,使分离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由两个堵头分别控制,管径长度非常短,为10 cm,无需接袋真正实现"白膜回浆法",减少分离中黏附在管路中白膜的浪费,有效的控制终产品容量,从而提高血小板回收率;白膜袋及血小板袋内无沟槽,以减少血小板在袋壁的附着,提高血小板回收率;五联袋可减少因用无菌接管机连接血袋而造成的成本增加和细菌污染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全血血液成分分离机在欧美国家悄然应用,使手工血小板实现了自动化、标准化;如果血小板5 d保存国产袋能够成功投放市场,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在临床输血中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为节约血液资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46T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89.
4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
5 马曙轩,欧阳锡林,刘景汉.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