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EDTA-K2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1例

发表时间:2010-06-08  浏览次数:458次

  作者:徐龙强,隋静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 检验科; 妇产科)

  [关键词] 抗凝剂;血小板计数;病例报告

  病人,女,36岁,因子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入院。查体:T 36.7 ℃ ,R 18 min -1,P 78 min-1,BP 16.6/12.6 kPa;心肺无明显异常,肝脾未触及;外阴(-),阴道畅,宫颈见一4 cm×3 cm×3 cm大小菜花状包块,触血阳性;子宫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诊断为宫颈癌,拟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术前查血常规:WBC 6.5× 10 9 /L,RBC 4.34×1012/L,Hb 135 g/L,PLT 41×109 /L(于采血后1 h左右出报告)。与临床联系后,得知病人于10 d前在门诊查血常规:WBC 6.8×109 /L,RBC 4.44×1012/L,Hb 134 g/L,PLT 188×109 /L(于采血后15 min内出报告)。疑此病人血小板假性减少,采血复查血常规,分别在采血后10、20、30、60 min计数,并在4个时间点将标本制备涂片做瑞氏染色,观察血小板和白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血液检测结果(略)

  第1张(10 min)血涂片上,血小板大小正常,分布均匀,偶见血小板聚集现象,仅几个成堆,且数量少。第2~4张(20~60 min)血涂片上,血小板分布情况较第1张涂片有较明显改变,血小板出现不同程度的凝集,成堆现象较明显,并偶见血小板围绕淋巴细胞周围所呈现的卫星现象。该病人凝血机制正常,PT、FIB、APTT、TT结果正常,无临床出血征象,术后7 d复查血常规:WBC 4.1×109 /L,RBC 4.01×1012/L,Hb 121 g/L,PLT 112×109 /L。出院。

  讨论

  EDTA-K2已被公认为血常规检测的抗凝剂,但EDTA-K2可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DTA-K2作为抗凝剂可诱导血小板相互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不能确认血小板而使检测结果偏低。这种假性低血小板计数会导致临床无故增加其他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甚至引起误诊、误治。因此,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应该受到广泛重视。EDTA-K2作为抗凝剂所致的血小板计数降低,可随标本抗凝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血小板的聚集和卫星现象的程度也愈严重,甚至可影响白细胞计数结果。日常工作中,如遇到血小板计数减低的标本,应重新采血,并尽可能在采血后10 min内进行计数,再结合手工方法复核,同时制备良好的血涂片,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以排除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