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水平检测
发表时间:2010-05-31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辛萍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和三酰甘油(TG)水平改变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抽取49例冠心病病人空腹肘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hsCRP、UA及TG水平,并随机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UA和TG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294~2.926,P<0.05)。49例冠心病病人中hsCRP、UA和TG水平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人数分别为21、15和18例,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581,P>0.05)。Person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病人3项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r=-0.18~0.60,P>0.05)。结论 血清hsCRP、UA和TG升高分别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将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尿酸 甘油三酯类
冠心病为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与生命健康。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中多种因素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及三酰甘油(TG)都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尚未见有明确报道。本研究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UA和TG水平的改变及其相关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冠心病病人49例,为2005年6~1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其临床症状、心电图学等改变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其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3~90岁,平均(67.3±13.1)岁。从同期来院正常体检者中,随机抽取30例经临床检查排除冠心病及影响本文所测指标的相关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7~74岁,平均(49.9±12.9)岁。
1.2 样本采集及相关指标检测
所有受检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水浴15 min后,2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立即使用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hsCRP、UA和TG测定。hsCR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UA检测采用尿酸酶法,TG检测采用三联酶法,按说明书操作。同时以BECKMAN提供的血清进行质控,质控结果均在控。
2 结 果
1期辛萍,田润华,郑春喜,等.冠心病病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尿酸和三酰甘油水平检测67冠心病病人空腹血清hsCRP、UA和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2.294~2.926,P<0.05)。见表1。 冠心病病人男、女性别间空腹血清hsCRP、UA和T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t=-0.67~0.58,P>0.05)。见表2。 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表2 冠心病病人男、女性别间各指标比较(冠心病组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Person相关分析表明,hsCRP、UA和TG三者间无相关性(r=-0.18~-0.60,P>0.05)。
冠心病组hsCRP、UA和TG超出正常参考范围的例数分别为21、15、18例(正常参考值上限hsCRP为3 mg/L,UA为416 μmol/L,TG为1.96 mmol/L),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P>0.05)。
3 讨 论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冠心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是继肿瘤之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是降低此类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现代医学证实,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聚集可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其中hsCRP、UA和TG对冠心病的预测性和独立致病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UA和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冠心病病人男、女性别之间各指标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病人hsCRP、UA和TG三者间无相关性。提示血清hsCRP、UA和TG水平的增高都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子。hsCRP水平增高可作为冠状动脉不稳定性病变的一个预测指标;UA作为代谢因素是冠心病的独立致病因素,在冠心病的进程中可持继升高[1~3];在以往的研究中,血浆中TG作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作用还不十分确定,但PATEL等[4]的调查显示,对于亚太地区的人种来说,TG是脑血管病及脑卒中的一个独立致病因素。研究证实,多种原因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时,单核细胞可黏附其上并侵入内膜,分化成巨噬细胞,与此同时,血小板也黏附并分泌多种因子,使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游走进入内膜,巨噬细胞泡沫化,进一步游走增殖,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5]。因此,冠心病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6]。
机体存在炎性反应时,hsCRP作为一种灵敏的急性时相蛋白可迅速升高;嘌呤代谢终产物UA在体内易饱和形成结晶盐析出沉积于肾脏、关节等结缔组织激发并促进炎性反应;异常脂血症中各类有害脂类沉积于血管内皮表面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可启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研究显示,粥样硬化斑块中有异常脂类及尿酸盐结晶沉积。因此,脂类、UA与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结合本文资料,提示hsCRP、UA和TG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都是独立致病的危险因素。这些独立致病因子水平的增高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加快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进程。
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发病危险因素错综复杂,很多因素是可以干预和纠正的,因而对有关危险因素的检测和控制是今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而对于hsCRP、UA和TG联合动态监测,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的定期筛选及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1]刘红,崔永生,沈文捷. 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 临床荟萃, 2004,19(9):493495.
[2]王霞. 高尿酸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J]. 中国医学工程, 2005,13(10):480482.
[3]刘成玉,王红巧.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J]. 齐鲁医学杂志, 2004,19(4):327328.
[4]PATEL A, BARZI F, JAMROZIK K. Serum triglycerides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J]. Circulation, 2004,110(17):2678.
[5]周新. 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21.
[6]杨胜利,何秉贤.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29(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