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0-05-06 浏览次数:468次
作者:金缙 作者单位:丽水市中心医院 血液科,浙江 丽水 323000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CAG方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异常增生性疾病,机制不清,治疗效果差。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7年6月间应用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 14例,其中中危组(中危 I+II)10例,高危组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38~78岁(中位年龄58岁)。诊断标准按照WHO分型,RAEB-I 5例, RAEB-II 9例。MDS应用国际预后积分系统( IPSS)进行预后危度分组:中危I组4例(均为RAEB-I,1例伴-Y,3例为正常核型);中危II组6例(1例RAEB-I,伴7q-。5例RAEB-II,其中1例伴-Y,4例为正常核型);高危组4例(均为RAEB-II,1例伴-7,5q-,1例7q-,2例为复杂核型异常)。治疗前外周血细胞计数,9例全血细胞减少,5例两系减少。白细胞计数(0.8~6.6)×109/L,血红蛋白(51~112)g/L,血小板计数(12~156)×109/L。
1.2 治疗方法 14例患者均接受CAG化疗方案,具体如下:阿克拉霉素(ACR)10~14 mg·m-2·d-1,于第1~4天,或6 mg·m-2·d-1,第1~8天,静滴;阿糖胞苷(Ara-C)10 mg·m-2, 于第1~14天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μg·m- 2·d-1,于第1~14天皮下注射,首次于化疗前12 h使用。当白细胞计数高于20×109/L时暂停G-CSF。完成1个疗程后评估疗效,治疗失败患者则退出观察,有效者继续接受1个疗程治疗。
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当体温≥38.5 ℃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包括血培养及分泌物培养,及时应用抗生素。同时加强支持治疗,血红蛋白(Hb)≤60 g/L时予以红细胞悬液,血小板(Plt)≤10×109/L或有出血表现时予以血小板悬液。当血常规恢复或停止化疗2周复查骨髓(平均时间为化疗结束后16.7 d)。
1.3 疗效判断 MDS 疗效判断依据国际工作组( IWG) 2006 年MDS 疗效修订标准[1]。
1.4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AG化疗方案,临床有效11例(占78.6 %),其中完全缓解(CR)6例(占42.9 %),部分缓解(PR)5例(占35.7 %)。粒细胞最低中位数0.21×109 /L[(0~1.2)×109 / L],血小板最低中位数11×109/L[(2~22)×109 /L],多出现在治疗后5~10 d。
化疗期间出现消化道反应轻微,发生恶心3例,胃纳减退2例,未见呕吐现象。 除1例谷丙转氨酶(ALT)在化疗后轻度升高外,其余患者未发现肝功能的损害。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心、肾功能的损害。治疗期间输红细胞平均为5.2 U/人,每次为2~3个单位红细胞。 血小板25 U/人,每次血小板10个单位。有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或骨髓抑制期出现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为7 d(2~13 d)。2例出现咳嗽症状,其中1例痰培养白色念珠菌,1例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为肛周感染,3例无明确感染灶及病原菌感染,但经抗生素治疗后所有患者体温均正常。
2 讨论
中、高危MDS迄今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案[2]。本研究中的MDS属IPSS中、高危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差,易于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而 MDS患者往往年龄偏大,化疗耐受性差,其中不少患者常难接受强烈化疗,目前虽有各种探索性治疗方案的报道,但其疗效尚不确定[3]。G-CSF可通过促使G0期恶性克隆细胞进入G1期,增加暴露于化疗药物下的时间,促进Ara-C和ACR对恶性克隆细胞促凋亡作用,杀灭恶性细胞克隆;ACR在杀灭恶性细胞克隆时基本不受多药耐药(MDR)的影响且对心脏毒性作用较轻。低剂量的Ara-C、ACR和G-CSF有诱导恶性细胞分化的作用。自Yamada等于1995年首次报道用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获得83%的CR率以来,CAG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复发、难治、低增生及老年AML等的治疗。由于MDS和AML的相关性,中、高危MDS 增多的原始细胞为恶性克隆细胞,一般向髓性白血病转化,故CAG方案可能同样适用于中、高危MDS。已有研究表明,CAG方案能有效治疗中、高危MDS[4]。我们用CAG方案治疗14例中、高危MDS患者,CR率达42.9%,总有效率达78.6%,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化疗期间患者大部分出现了骨髓抑制,非血液学毒性较低,患者可以耐受。
【参考文献】
[1] Cheson BD,Greenberg PL,Bennett JM,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posal for modif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Working Group (IWG) response criteria in myelodysplasia[J].Blood,2006,108(2):419-425.
[2] JS Fukumoto,PL Greenberg.Management of patientswith higher risk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J].Crit RevOncol Hematol,2005,56(2):179-192.
[4] Anderson JE , Kopecky KJ , Willman CL,et al.Outcomeafter induction chemotherapy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acutemyeloid leukemia is not improved with mitoxantrone andetoposid compared to cytarabine and daunorubicin:a Southwest Oncology Groupstudy [J] . Blood,2002,100(12):3836-3876.
[5] 王世宏,徐泽锋,杨栋林,等.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3) :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