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中粒细胞“左移”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06 浏览次数:524次
作者:张水生 陈世林 王晓莉 作者单位: 330006 江西南昌,江西省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粒细胞“左移”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出现粒细胞“左移”与生存时间及缓解程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左移组与非左移组中位随访时间、 缓解率( P <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来判断急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外周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淋巴系统的恶性增殖 外周血中粒细性疾病之一 [1] 。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采用联合化疗,临床上已发现了许多影响预后的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995~2004年7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病初诊时外周血出现粒细胞“左移”与时间及缓解程度之 间关系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1例,男39例,女32例,男女比例 1.2∶ 1;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27.3岁。临床上均有头 晕、乏力、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1.2 形态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做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涂片均按FAB分型诊断标准分型:细 胞化学染色包括过氧酶(POX)、糖原(PAS),部分病例还进 行了免疫表型检测帮助诊断所用单克隆抗体(CD)包括 CD1、CD2、CD3、CD4、CD5、CD7、CD8、CD9、CD10、CD19、 CD20、CD34、HLA-DR(购自天津协科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
1.3 治疗方案 诱导化疗采用VP、VDP(L)、CODP(L)。 强化巩固治疗在诱导化疗基础上加用中剂量甲氨蝶呤 (MTX)、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鬼臼乙叉甙(Vp16)。 疗效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2] 。
1.4 “左移”标准 将初诊时外周血出现杆状核以上的中 性粒细胞称之为外周血粒细胞“左移”。左移程度划分为: 轻度、中度、重度。仅有杆状时为“轻度”,出现晚幼粒时为 “中度”,出现中幼粒时为“重度” [3] 。
2 结果
2.1 两组中位随访时间比较 本组急性白血病患者71 例,左移组28例,占总数的39.4%,非左移组43例,占总数 的60.6%。左移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25.3(2.1~57.8) 个月,非左移组中位随访时间范围为 9.2(0.7~27.5)个 月,两组间比较 P <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左移”程度 按“左移”程度为轻度左移10例,占左 移组35.7%,杆状细胞占0.01~0.10;中度左移9例,占左 移组32.1%,晚幼粒细胞占0.01~0.02;重度左移个例,占 左移组25%,还有2例出现了早幼粒细胞,在左移现象中 中性杆状核、晚幼粒、中幼粒可同时出现,亦可仅有杆状核、 晚幼粒及中性中幼粒单独出现。
2.3 治疗结果 本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取得完全缓 解有58例,其中出现左移者26例,有左移缓解者占全部左 移者92.9%,未缓解的13例中出现左移者2例,有左移者 占未缓解病例的9.90%,有左移者部分缓解和缓解占全部 左移者7.1%。两者比较 P <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确诊时外周血中 出现粒细胞“左移”和非“左移”,患者在生存时间及缓解程 度上有一定相关性。临床上亦可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方 法之一来判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中粒细胞“左移”的发生机 制尚不清楚,可能是白血病早中期肿瘤抑制因子的浓度较 低,尚未达到完全抑制粒系造血,而粒细胞白血病在发挥其 抵御肿瘤细胞作用,本文中外周血有粒细胞“左移”患者较 多,“左移”患者缓解率高,生存期较长可能与此有关。
【参考文献】
1 陈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IC分型及预后分析.新医学, 2000,33(1): 26-27.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90-191.
3 梅振武.血象粒细胞“左移”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临 床观察.肿瘤,1988,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