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注库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3-26 浏览次数:504次
作者:许惠利,王 萍,赵 兰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嘉定教学医院,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关键词】 库血输注; 血小板减少1 病例报告
例1:男性,46岁,因从高处坠落致腰背部及骶尾部肿痛伴活动受限来诊,当时有短暂意识丧失,无出血,无头痛、恶心、呕吐。我院急诊X线射片及CT检查示:骶骨骨折,双侧坐骨骨折,腰锥横突骨折。B超及腹部CT均未见异常。
查体:神志清,精神萎靡,T 37.2℃、HR 90次/min,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BP 90/47 mmHg,腹软,肝脾未及,骶尾部肿胀,右臀部肿胀明显,局部皮肤淤斑并有波动感,血常规:RBC 3.3×1012/L,Hb 103 g/L,WBC 16.8×109/L,N 85%,L 13%,M 2%,Plt 105×109/L,PT 13 s,aPTT 38 s。以“骶骨骨折、双侧坐骨骨折、右侧第五腰锥横突骨折、右臀部血肿、创伤性休克”急诊收入病房。
予以输血、补液、止血、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
36 h内共输液7 500 ml,输少浆血(库血)1 800 ml,血浆1 100 ml。36 h后血常规:Hb 85 g/L,WBC 1.6×109/,LN 35%,L 62%,M 3%,Plt 22×109/L。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统增生活跃,巨核细胞30/全片,其中幼巨3/30,颗粒巨13/30,产板巨10/30,裸核4/30。排除DIC的可能。适当控制补液量,输注单采血小板悬液2 u。72 h后复查血常规:Hb 120g/L,WBC 12.4×109/L,N 82%,L 9%,M 7%,B 2%,Plt 111×109/L。病情趋于稳定。
例2:女性,80岁,7 h前被重达120 kg的铁门砸伤左侧肢体并压在其身上,即感左侧胸部、腹部、髋部剧烈疼痛,伴有心悸、出冷汗。
查体:神志清,急性痛苦病容,T 36.3℃、BP 105/69 mmHg、HR 124 次/min,胸廓挤压征阳性,左侧胸壁压痛,左侧腹部片状淤斑,下腹部明显压痛,骨盆挤压征阳性,腹部穿刺呈血性液体,导尿见肉眼血尿。血常规:Hb 96g/L,WBC 12.4×109/L,N 85%,L 15%,Plt 110×109/L。B超及CT检查均示后腹膜血肿、腹腔积液。X光片:左第四肋骨骨折,左右侧耻骨骨折,左坐骨骨折。以(1)多发伤(骨盆骨折、肋骨骨折、后腹膜血肿、腹膜炎、膀胱破裂)。(2)创伤性休克收入病房。
予以输血、输液、止血、抗休克、抗感染、持续保留导尿及对症处理。入院48 h内共输液8 850 ml,输少浆血(库血)1 500 ml,输血浆400 ml。48 h后血常规示:Hb 96g/L,WBC 7.0×109/L,N 85%,L 10%,M 5%,Plt 25×109/L。病情稳定后控制输液量。于入院第5天复查血常规示:Hb 106g/L,WBC 10.0×109/L,N 92%,L 4%,M 4%,Plt 121×109/L。一般情况可,患者于入院第24天出院。
2 讨 论
输注大量液体或库血后可发生止、凝血功能缺陷,即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凝血障碍。血小板计数可降低到50×109/L以下。血小板降低程度与输液和输血量呈正比。血小板降低一般在3~5 d后恢复正常。该两例病人因综合性创伤导致内出血,多发性骨折,创伤性休克,输注了大量的液体和库血导致血小板呈稀释性减少,此时骨髓的代偿功能亦未发挥作用,有时血小板会降得很低。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和输液、输血量的减少,再加上骨髓代偿功能的启动,血小板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多见于危重和多发性创伤病人,由于大量输注液体或库血后引起,临床上相对少见,且应与DIC鉴别。需强调的是早期应与DIC进行鉴别。创伤常可引起DIC的发生,DIC时血小板可呈进行性下降。DIC是在严重疾病的基础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凝血系统被激活,凝血亢进,从而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地发生凝血,形成微血栓,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继发地激活纤溶系统,并伴有血小板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