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输注联合激素及球蛋白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发表时间:2010-03-04 浏览次数:512次
作者:王晓莉,罗敏智,程洪波,魏宇静,刘婷婷 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南昌 330006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输注; 激素,球蛋白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9岁,因“血尿4 d,伴发热、头痛、呕吐1 d”于2008年2月14日入院,患者于4 d前因感冒后自服“泰诺感冒片”两片后,感腹部不适,次日清晨出现腰痛,肉眼血尿,自认为是药物颜色,未重视,,继续服用8片并同时与降压药“倍他乐克”同时服用,入院前1 d出现感头痛、呕吐来诊。血常规化验:WBC 7.4×109/L,Hb 132g/L,BPC 27×109/L,RC 1.4%,尿蛋白(+++)、红细胞(+++)/HP,颗粒管型0~1/HP,间接胆红素49.6 mmol/L,谷丙转氨酶63I u/L,门拟诊”血小板减少”、“血尿原因待查”收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倍他乐克”1~2片/d,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时体温37℃,心率106次/min,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皮肤黏膜散在瘀斑、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黄染,颈部略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脏肋下未触及;患者属RH(-)”O”型血。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 6.0×109/L,Hb 87g/L,BPC 12×109/L。镜检可见红细胞碎片。尿常规可见尿蛋白(+++),尿潜血(+++)。尿液镜检可见红细胞散布视野。骨髓涂片示:增生活跃,粒红两系增生,粒∶红比1.8∶1。全片巨核细胞196个,幼巨0.14,颗粒巨0.82,裸核0.04,血小板极少见。血总胆红素78.10 μmol/L,血直接胆红素20.5 μmol/L。头颅CT未见异常。次日给予机采RH(-)“O”型血小板10 u;入院后第3 d小便后出现昏迷,呕吐胃内容物2次,伴口齿含糊不清,检查极不合作,再次复查头颅CT仍未发现异常。BP 145/100 mmHg,给予降颅压及醒脑净等对症治疗。复查血常规:WBC 4.3×109/L,Hb 75 g/L,BPC 17×109/L,尿蛋白(+),尿糖(+),尿红细胞2~5/HP,aPTT及PT正常。入院后第4天神智清晰,但左侧肢体肌力明显下降,左手握力二级,左下肢肌力0级;4 h后再次出现烦躁不安,双侧下肢病理症可疑(+),左下肢活动减少,给予留置导尿(仍有血尿),加强利尿,降颅压,T38.5℃,干咳,Hb 59 g/L。
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治疗方法:
(1)输注冰冻血浆900 ml/d1,800 ml/d2,400 ml/d3,200 ml/d4;共2 600 ml。
(2)甲强龙1 g/d×3 d;
(3)静脉丙球27.5 g/d×5 d(400 mg/kg·d-1);
(4)丹参注射液、甘露醇等药物对症治疗。中心静脉压22~27/mmH2O,RC 9.94%破碎红细胞5%。
治疗结果:
由于患者属RH(-)“O”型血,血源困难,故本例患者确诊后立即行血浆输注联合激素、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次日神智转清,语言功能逐步恢复。3 d后右侧肢体活动开始恢复,1周后语言及肢体恢复正常。出血症状逐渐减轻,体温正常,外周红细胞破坏减少,头痛、呕吐症状均消失,用药2周后,患者的血生化、血小板计数均逐渐达正常范围。
2 讨 论
TTP是一种突然发作且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国外统计该病每年人群发生率为0.01%。临床典型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非感染性发热五联征。但并非所有症状同时出现,各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加之对本病的认识不够,极易误诊。本例患者入院前因感冒服用了“泰诺灵”后当晚出现了腹部不适,次日血尿,仍继续服用8片,血尿加重,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异性:BPC减少,多低于20×109/L;血红蛋白下降,溶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增高,外周血涂片可见畸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大于2%);Coomb’s实验(+),溶血检查全套及DIC指标正常。有作者认为[1]凡同时出现血小板减少与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者,常规做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是临床早期发现TTP的一种最简单、可行的方法。
多数学者认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降低是TTP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2,3]。由于血管内皮的损伤,刺激异常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大分子多聚体(ULVWF)的释放,ULvWF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Ⅰb受体结合,活化GPⅡb/Ⅲa复合体,诱发血小板黏附与聚集,这是TTP发病机制的始动因素。正常人血浆中存在vWFCP可水解内皮细胞释放的ULvWF,而vWFCP活性下降或丧失,不能水解过多的ULvWF,最终导致微循环中血小板聚集,形成微血栓,这是TTP的致病原因。根据有无诱因将TTP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多为遗传因素所致vWFCP先天性缺乏,而继发性TTP为各种因素(免疫性疾病、感染、药物、恶性肿瘤等)诱使vWFCP活性下降。血降可以中和并清除血液循环中的有害物质(异常ULvWF、抗原抗体复合物及代谢毒性产物),从而减少对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置入的血浆补充体内所缺物质(vWFCP活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细胞释放异常ULvWF多聚体,增加血浆抗氧化能力[4]。Real认为血浆加用一种辅助治疗或联合用药,可以减少血浆的量,降低TTP的复发。本例患者血浆输注联合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痊愈(激素用量目前尚无统一规定),随访3月未见复发,故认为血浆输注联合激素及球蛋白治疗TTP是有效的。
需强调的是:① TTP死亡病例多在起病48 h之内,临床高度怀疑TTP时应及时进行血浆置换(PE),无条件时,可采用大剂量血浆输注;② PE前给予补钙预防枸櫞酸盐中毒、抗过敏药物预防血浆引起的变态反应,有输血过敏史者应视为PE禁忌;③ 血浆输注联合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可以同时进行;但PE治疗后应及时联合激素、免疫球蛋白使用,避免药物从血浆中流失;④ TTP患者血小板消耗过多,多数患者BPC<20×109/L,而在治疗过程中禁止血小板输注;但要严密监测,避免PE过程中引起大量血小板丢失、导致严重出血。
【参考文献】 [1] 谢玉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600.
[2] 王雅丹,魏文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的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05,11:200202.
[3] PLAIMSUERB,ZIMMERNK,VOLKEL D,et al. Cloning, expreasion,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on willebrand fact eaving protease(ADAMTS13)[J],Blood,2002,100:36263632.
[4] 丁增桥,蔡丙清.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2005,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