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误差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03 浏览次数:619次
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误差原因分析作者:冯秀英 【关键词】 血液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不断发展,血小板分析项目已趋多样化,如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反映患者止血与血栓疾病的一种常用指标,也是MPV、PCT、PDW等指标可靠性的基础。但临床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不稳定反应较大,由于血小板易粘附、聚集以致破坏和仪器设计原理上的限制,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偏差,现就我们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过程中,发现影响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如下。 1 材料 1.1 仪器 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Sysmex K-4500型血液分析仪。 1.2 质量控制 实验室对K-4500仪器固定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维护、校准,并用质控血液进行监控。 2 误差原因分析 2.1 操作技术误差 由于采血不顺利或抗凝效果不佳而造成血小板凝聚,因此标本的采集是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标本放置时间太长(室温不能超过2h)易产生巨大血小板。血小板易吸附在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膜周围,还可存在于血浆中极微小的纤维蛋白凝块中,形成巨大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偏低。所以,全血标本需不断混匀,2h内完成测定。 2.2 仪器的误差 血液分析仪是利用电阻抗原理计数血小板,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与体积变化密切相关。血小板体积正常结果即可靠,而异常体积的血小板增多时,血小板结果偏低。仪器不能识别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当被检测标本存在小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时,仪器误将其计作血小板而使计数结果高于样本的实际值。因此,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时需通过显微镜计数法复核血小板计数。3 结论 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准确性取决于很多因素,所有影响电脉冲大小及数目的因素都会对血细胞分析仪产生影响。血小板易凝聚、易破坏的特性和诸多因素有关,在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测定时干扰因素多,必须对图形、数据进行谨慎分析,对于血小板增高或明显减少的标本必须由显微镜计数方法进行纠正。只有在排除其它干扰的情况下,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可信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