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者献血时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6 浏览次数:800次
作者:萧少春
【关键词】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
无偿献血者献血时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现,为做好相应的处理,本文作了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调查对象
中山市20042005年奇数月份完全自愿和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者35195人次,其中18~25岁者18302人次(52.0%),26~35岁者11966人次(34.0%),36岁以上者4927人次(14.0%)。
1.2 方法
所有献血者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通过献血资格评审,严格按照《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采血,对采血中或采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及时救治,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作详细的调查并记录。
1.3 结果
本组共有760人次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出汗、胸闷,恶心、呕吐,血肿,个别严重者表现为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小便失禁。760人次不良反应中除1例晕眩时间较长需到医院就诊后恢复正常外,其余经按压人中,饮服热葡萄糖水,去枕平卧,给予精神安慰等处理后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后遗症。其中661人为初次献血者,占86.97%,主要是学生及工厂的外来员工;2次以上献血者99人次,占13.03%。760人次中496人次完成了采血,264人次采血不足200mL。760人次中出现不良反应的18~25岁者623人次,占81.97%;26~35岁者118人次,占15.53%,36岁以上者19人次,占2.50%。760人次献血不良反应的可能影响因素有:(1) 精神紧张及受他人影响,有608人次(占80.00%);(2) 空腹、睡眠不足或疲劳,有62人次(占8.16%);(3) 环境因素,有32人次(占4.21%);(4) 晕针、晕血,有17人次(占2.24%);(5) 血管细,有17人次(占2.24%);(6) 体形高瘦,有10人次(占1.32%);(7) 其他,有14人次(占1.84%)。
2 讨论
叶定杰[1]认为采血人员技术不熟练,穿刺缓慢、失效或动作粗略是引起献血反应的原因之一,而我站护士采血技术熟练,其一针穿刺成功率都保持在99%以上,因此我市无偿献血时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下列5个方面:(1)心理因素。献血者在献血时的心理状态影响着献血过程所发生的情况[2]。本组多见于18~25岁年龄组的献血者,其大部分是学生及工厂的外来员工,这与他们年纪轻,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和对献血知识的欠缺有关,导致他们对献血存在恐惧心理。另外学校和工厂都是单位组织的献血,有些人不是完全自愿,献血时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心理负担较重。还有些人担心献血会感染疾病,这多见于文化层次较高者,他们担心采血器材的安全性,思想顾虑较大。有部分农民及生活负担较重者,他们缺乏血液生理知识,担心献血后会影响健康,使工作能力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献血时心理压力大。(2)空腹、劳累或睡眠不足。主要见于2次以上献血者,因为工作人员认为他们有献血经历,对献血知识及献血注意事项较了解,且因他们以往献血未出现任何不适,故易产生麻痹大意思想和疏忽,不像询问初次献血者那样仔细,导致这些献血者在空腹﹑劳累或睡眠不足时献血而发生不良反应。(3)环境因素。有些单位组织安排不够合理,大批献血者同一时间来献血,致环境拥挤,等候时间过长,尤其是天气过冷或过热时更易诱发不良反应。(4)晕针、晕血。多见于年轻人。这些人身体素质很好,很少生病、打针,当见到采血的16号针头或血液从自己身体流出时,紧张恐惧感油然而生。(5)血管太细。血管太细导致穿刺困难,使疼痛加重且采血时血流速度慢致采血时间长,当见到其他同时献血的人都先于自己采完血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从而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在于:(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献血知识和意义家喻户晓,献血无损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2)合理安排献血,改善献血环境;(3)医生体检时把好关,避免空腹、劳累、睡眠不足及体重身高比值不符合要求者献血; (4)以热诚的态度,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及舒适的环境接待献血者,并针对献血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和担忧,使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下完成献血,将无偿献血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叶定杰.无偿献血反应原因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9):25792580.
[2]张旭,刘美红.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4,20(1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