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预后、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8-12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田金满,杨荣雪,张勃,张婧婧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关键词】 心理干预研究,白血病,生存质量
近年来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人员的重视,但是多数研究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多无对无关变量的严格控制,严格的对照研究仍然很少,以至难以准确的评估临床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影响[1]。我们的研究以严格的匹配原则设置对照组,来最大程度的减少混杂因素,以便对心理干预对白血病的影响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月至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初治白血病患者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6)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组,每组48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入选条件
(1)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于我科住院的初治白血病患者,符合WHO关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确诊后单一接受化学药物治疗6个月;(4)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5)卡氏功能量表得分>59分;(6)既往无精神系统疾患;(7)同意参加本试验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1.3.1 初步评估 24 h内对新入院的白血病患者作出初步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不适症状、临床状况、日常生活习惯、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均发放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recore, QLQ30),24 h内交由患者或家属的协助下完成,试卷全部回收,无无效问卷。
1.3.2 对照组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常用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心理干预: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护士、主管医生及病房的规章制度,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减少恐惧心理。根据患者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关心体贴患者,经常和其谈心,及时掌握其的情绪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在住院期间护士要成为患者和家属的朋友,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信赖感,以达到心理平衡和稳定。②个别心理辅导:由心理辅导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士对患者进行个别辅导,1次/周,每次约60 min。辅导前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和情绪状况。谈话内容围绕患者最关心的话题进行,消除其焦虑感、挫折感,帮助患者尽快摆脱不良情绪,多采用倾听的方法,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特别是充分表达恐惧、伤等情绪。当患者可以较平静的接受患病的事实后,重点从倾听逐渐转移到让患者认识疾病、合化疗。让患者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来。③放松训练:目的在于减轻患者因化疗产生的焦虑,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先向患者解释方法并进行示范。然后指导患者自己练习,为便于其自我练习,事先将慢节律呼吸技术的训练程序写于卡片上交给患者,供患者训练时参考。④针对患者化疗的心理干预:疲乏是化疗后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也是造成化疗后生存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经过论证选用适当的增氧运动作为减轻白血病疲劳的方法。如选择慢节奏散步、打太极拳等。⑤针对患者家属的心理辅导:患者亲属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时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还采取支持疗法和认知疗法对患者亲属进行心理辅导。每周举办1次患者座谈会,鼓励患者之间交流各自对抗疾病的经验和体会。
1.3.3 跟踪患者的治疗情况,统计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若跟踪时间<6个月患者既失访或死亡,则从本研究中去除,不纳入最后的统计。
1.3.4 于患者入院的6个月时再次发放问卷,患者独立或家属协助填写SCL90 和QLQ30,跟踪患者的心理变化。问卷全部回收,无无效问卷。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组采用药物诱导后完全缓解(CR)率为75%,部分缓解率(PR)20.8%,未获缓解或缓解时间少于2个疗程(NR)4.2%。对照组采用药物诱导后完全缓解(CR)率为79.2%,部分缓解率(PR)14.6%,未获缓解或缓解时间少于2个疗程(NR)6.3%。2组对治疗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P>0.05)。
2.2 2组SCL90 量表得分比较
2组接受心理干预前,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后,2组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偏执项目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L90的评分比较
2.3 2组QLQ30评分比较
干预组与较对照组相比,其整体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明显较高(P<0.01)。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接受接受心理干预后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不振和经济问题上,接受心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明显低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P>0.05)。而在呼吸困难、便秘和腹泻项目上2组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QLQ30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对白血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的报道,而对其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仍然存在对照不严格,入选患者的混杂因素太多等诸多问题[1]。因此,我们的研究通过严格选择入组患者的条件,严格对照的条件获得的结果可靠性更高。
本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并不能影响其对化疗药物的反应及缓解率。但患者经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获得能过SCL90量表反应出来的真实客观的心理变化。接受有效心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偏执的情况明显好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因此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我们对白血病患者的QLQ30评分结果显示,白血病患者接受心理干预后其整体的生存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未接受心理治疗者。接受心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其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其得分明显高于未接受心理治疗者(P<0.05),说明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而在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不振和经济问题上,接受心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明显低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的白血病患者(P<0.05),这表明心理干预明显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这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相一致[2,3]。
虽然,心理干预白血病患者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我们目前仍然缺乏一种规范化的心理干预的模式,这影响了心理干预的推广与评价[4,5]。因此,如何建立规范的心理干预模式仍需要我们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James CC,Stephen JL,Steven CP.Efficacy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 cancer care: Evidence is weaker than it first looks.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2:104110.
2 Andrykowski MA,Lykins E,Floyd A.Psychological health in cancer survivors.Semin Oncol Nurs,2008,24:193201.
3 Lindsay SU,Christine TC,Patrick JM,et al.A systematic t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rrials examin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needlerelated procedural pain and distres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 abbreviated cochrane review.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008,33:842854.
4 周岳敏.心理干预对白血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当代护士,2007,3:8687.
5 刘清池,吴维海,牛景月,等.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调查与中药干预防.河北医药,2009,31:1371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