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急性白血病患者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5-27  浏览次数:919次

      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对血小板需求不断增加。机采血小板因含有较高浓度的血小板(每单位治疗量>2.5×1011/L)而成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治疗方法。然而常温保存的机采血小板采用专用保存仪保存,有效期仅为7 d(实为5 d内输用),并且采集检验费时,往往急需时难于获得,现血站与医院存在较大的供求矛盾。我院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者输注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1月—2007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15~62岁,平均(39.7±14.1)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实验室(血象、骨髓象)检查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均为给予标准方案化疗后的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3例,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为(18.1±8.6)×109/L。

  1.2  冰冻机采血小板  由东营市血液中心提供,采用二甲亚砜(DMSO)作防冻剂,标准方法采集和冻存,于-80 ℃专用超低温冰柜保存,在有效期一年内使用,每一治疗量含血小板2.5×1011个/L。用时43 ℃水浴快速解冻,冻融后90 min内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完。

  1.3  疗效评价

  1.3.1  观察指标及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输注前及输注后1 h、24 h分别测定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使用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血小板输注效果以CCI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2]。CCI=输注血小板增加值×体表面积(m2)/输注血小板总数(×1011),要求1 h CCI>10×109和24 h CCI>7.5×109时有效。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血小板增加值=输注后的血小板数-输注前的血小板数。

  1.3.2  临床疗效评价:根据输注后血小板数升高值以及临床止血、瘀斑消散等症状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显效:血小板计数升高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血小板计数轻度升高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不良:血小板计数轻度升高及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无效:血小板计数和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血小板输注效果  见表1。

  表1  血小板输注效果(略)

  注:同治疗前相比 ※P<0.01      表1显示,输注后PLT显著高于输注前(P<0.01)。1 h、24 h CCI有效率分别为75.9%和44.4%。

  2.1  临床疗效  显效29例(53.7%),有效16例(29.6%),不良4例(7.4%),无效5例(9.3%)。总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83.3%(45/54)。

  2.3  输血反应  54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3  讨论      随着白血病治疗研究的发展,化疗强度越来越大,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化疗后骨髓抑制加重,对支持治疗的依赖性增加。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几乎均伴有血小板数量降低,其降低程度和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骨髓抑制程度和造血功能恢复的时间。血小板减少会诱发出血,导致死亡。临床上当血小板下降至20×109/L以下,特别是10×109/L以下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预防颅内出血。对严重出血或伴有发热、感染、粘膜炎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应进行血小板输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病情变化快,可突然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常紧急输注血小板。保存期内的冰冻机采血小板,其超微结构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仍具有相对完整的超微结构和较高的回收率[3,4]。本研究中输注1 h后血小板数目升高显著,1 h、24 h CCI有效率分别为75.9%和44.4%,临床总有效率为83.3%。无效或不良率为16.7%(9/54),原因可能是患者多次输血后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免疫性输注无效,输入的血小板很快被破坏。

    文献报道[5,6],冰冻机采血小板输注后1 h CCI值与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差异无显著性,但输注后24 h CCI的有效率显著性减低,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远期疗效不如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由于冰冻血小板在制备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保存损伤,在冻融过程中也可能由于纤维蛋白的析出而影响其质量。同时由于输注后体内其功能的恢复也只有新鲜血小板的一半[4]。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应尽可能的选择使用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在紧急或血小板来源缺乏的情况下,及时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而控制病情转危为安。Barnarad等[7]报道冰冻血小板膜表面粘附受体结合能力增强,促凝血活性有明显提高,即刻止血有较明显的效果。国内报道[8]临床应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有效率为85.1%~99.8%。本文54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的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冰冻机采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升高血小板功效,副作用少,并具有安全、快捷、疗效好的特点[9,10]。因此,冰冻机采血小板在临床上仍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8218.

  [2] 赵树铭,成晓玲,李书武,等.冰冻和常规保存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重庆医学,2003,32(3):289.

  [3] Tenorio GC,Strauss RG,Wieland MJ.A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platelet pheresis with the same donors using four blood separators at a single blood center[J].J Clin Apheresis,2002,17(4):170.

  [4] 林友田,凌冬红.常温法与深低温法保存的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1718.

  [5] 陈江声,杨燕娇,翁锦文.新鲜血小板输注和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04,10(2):111113.

  [6] Arnaud F.Frozen/thawed platelets:importance of osmotic toletance and platelet subpopulations[J].Cryobiology,1999,38(3):192199.

  [7] Barnard MR,MacGregor H,Ragno C,et al.Fresh,liquidpreserved and cryopreserved platelets;adhesive surface receptors and membrance procoagulant activity[J].Transfusion,1999,39(8):880888.

  [8] 陆典瑞.血小板低温保存技术的应用[J].广州医药,2003,34(4):6163.

  [9] 刘景汉,王青梅,李茨芬,等.血小板低温保存与临床应用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4):293294.

  [10] 刘玉英,欧阳绚林,刘景汉.富含血小板血浆冰冻保存及保存效果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12):145514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