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反流性食管炎75例电子胃镜诊断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690次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并引起上腹部灼痛、食管、咽喉以外组织损伤的消化系统疾病[1]。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诊断分析技术的发展,电子胃镜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中的价值越发突出[2-3]。我院利用电子胃镜在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确诊的75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44例,年龄16~73 岁,平均(46.7±8.9)岁。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上腹部灼痛、反酸55例,占73.33%;上腹痛42例,占56%;恶心、呕吐17例,占 22.67%;胸骨后疼痛13例,占17.33%;另有5例患者具有吞咽阻塞感。除极少数患者,大部分患者均有两种以上(含两种)症状。 1.2 检查方法:使用OLYMPUS-GTF电子胃镜检查。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治指南(2003)确定的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标准予以诊断[4]。根据患者黏膜是否充血、糜烂程度、有无融合和溃疡情况共分为0级、Ⅰ级(含Ⅰa级和 Ⅰb级)、Ⅱ级和Ⅲ级。0级:食管黏膜正常。Ⅰa级:有点状、条状发红,糜烂处数为0或1处。Ⅰb级:糜烂处数超过2处(含2 处),但无融合现象。Ⅱ级:糜烂处数超过2处,并有融合,但是融合低于75%。Ⅲ级:糜烂融合超过75%,呈全周性融合,或有溃疡形成。

2 结果

本组患者内镜检查结果:按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治指南(2003)确定的诊断标准,Ⅰa级22例, Ⅰb级24例,Ⅱ级19例,Ⅲ级8例,另有2例Barrett食管,分别占 29.33%、32.00%、25.33%、10.67%和2.67%。患者病变部位以食管下段近贲门处为主,有64例,占85.33%,在食管中下段有11 例,占14.67%。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在消化内科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约在2%左右。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有不断增长的趋势。目前临床认为,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和食管组织抵抗力削弱以及胃蛋白酶的保护作用降低等。目前,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可以使用食管24 h pH值测定、胃动力观察、内镜检查等多种技术手段。但是,食管24 h pH值测定和胃动力观察等诊断手段由于耗时、设备、操作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限制,用于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尤其是对于设备和医疗技术人员相对欠缺的基层医院而言,受到了较大限制。电子胃镜检查技术要求相对较少,而且电子胃镜在基层医院获得的较好的普及,从诊断标准上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业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诊断标准。本研究以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确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发现反流性食管炎主要以Ⅰ级和Ⅱ 级为主,约占全部患者的87%,Ⅲ和Barrett食管占比较小。研究结论与朱国兵的结论是一致的。整体来看,反流性食管炎在未来的发病有继续上升的可能。虽然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不断提升,但是治疗周期较长、医疗费用较高。本研究通过电子胃镜诊断,发现电子胃镜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诊断快速、花费较少等特点,无疑为未来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有助于尽早、及时、快速的发现反流性食管炎,为患者赢得治疗先机的同时,也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4 参考文献

[1] 金爱龙.念珠菌性食管炎5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 28(20):3103.

[2] 孙 翠,陈 兵,黄雅慧.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 30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2,27(6):25. [3] 朱国兵.反流性食管炎83例电子胃镜诊断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71.

[4]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3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

[收稿日期:2013-09-15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