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595次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胃里的酸性液体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病变,其常见症状是胃反酸、上腹部灼痛。如不及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仅会影响人们的饮食、睡眠、娱乐休闲等各方面生活质量,而且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后果[1] 。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由于工作压力骤增、三餐不定时等原因,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但由于大众对此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患者由于不自知,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男48例,女40例,年龄18~58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订的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且通过电子胃镜排除了消化性溃疡、肿瘤及糜烂症状。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于早饭、晚饭前半小时服用,30 d为1个疗程。B组:在A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莫沙必利,5 mg/次,3次/d,疗程同A组。
1.3 观察指标: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反应,并评价两组患者用药效果,同时进行比较。
1.4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胃镜检查食管黏膜无充血和糜烂现象;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胃镜检查可见病灶比治疗前缩小至少一半;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 81.82%,B组总有效率为9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A组治疗过程中4例出现腹泻、腹胀现象;B组有1例出现腹泻、腹胀现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胃食管反流病已成为一种高发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据全国网上调查报告显示,7成以上的被访者表示其生活质量受到胃反酸、上腹部灼痛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影响。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6成被访者从未听说过胃食管反流病,并且在明显具有该疾病症状的人群中,主动就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患者即使感到胃部不适,也只是自己找些胃药对付,或通过饮食调整应付过去,很少有人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并按医嘱坚持吃药。若如果患者不能尽早地得到正规治疗,并发食管狭窄以及食管腺癌的潜在风险将会增高,对患者健康的危害更大[2] 。胃食管反流实质上就是食管胃相连处的贲门口变松所致,但目前并没有使贲门口变紧的药物,目前临床主要用药目的为是减少反流,缓解症状,降低反流物质对黏膜损害,增强食管黏膜抗反流防御功能,达到治愈食管炎,防止复发,预防和治疗重要并发症的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既要抑酸,也要兼顾改善胃动力,如此才能更为有效的达到治疗作用。在胃壁细胞的管池及分泌小管的细胞膜上分布着氢—钾三磷酸腺昔酶,该酶是介导胃酸分泌的最终途径,能将细胞外的K+ 泵入细胞内,而将H+ 泵出细胞外,H+ 与Cl - 结合形成胃酸。奥美拉唑能够通过非竞争性不可逆的对抗作用,抑制胃壁细胞内的质子泵,产生较H2-受体阻滞剂更强更持久的抑酸效应。莫沙必利分散片为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强上消化道运动,从而促进食管蠕动,加快胃肠排空速度,减少负压[3] 。两者合用,能够发挥抑酸和改善胃动力双重效果,治疗效果更佳,本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两者合用的优势。
4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2.
[2] 房玉海.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7,8(11):986.
[3] 朱春兰.反流性食管病的药物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1133.
[收稿日期:2013-05-3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