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例 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7-24 浏览次数:548次
作者:白强 作者单位:山东梁山,梁山县中医院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与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6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立止血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单用垂体后叶素组总有效率71.88%。两组止血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立止血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疗效显著。
【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立止血;临床观察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1]。自2004年1月-2008年6月我院应用立止血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4例住院患者,按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标准确诊:(1)有门脉高压的病史和临床表现;(2)胃镜下特征性改变(胃黏膜花斑叶图案,猩红热样疹,樱桃红斑点)[2]。肝功能分级参照Child-Pugh分级标准,排除妊娠,哺乳,食物过敏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病及慢性肾衰者,体重小于40kg者。所有患者在2周内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制酸剂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均经肝功能,B超或CT以及血清病毒标志物检测等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前24h内经胃镜检查证实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按入院顺序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4~70岁,平均55.3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7例,B级12例,C级3例。出血量:轻度出血(失血量<500ml)16例,中度出血(500~1500ml)14例,重度出血(>1500ml)2例。(2)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7~68岁,平均54.5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9例,B级11例,C级2例。出血量:轻度出血18例,中度出血13例,重度出血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出血量经卡方和t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第1天静注立止血2KU、肌注1KU,第2天及第3天再静注、肌注各1KU;垂体后叶素(以0.1U/min维持静滴72h)。(2)对照组予垂体后叶素(以0.1U/min维持静滴72h)。同时两组均予保护胃黏膜、输液、输血等综合治疗,两组均不予其他止血药物治疗。无效者予奥曲肽等药物治疗。
1.3 观察项目 呕血,粪便颜色、黑便量,生命体征改善情况,止血控制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24~48h内无出血征象或粪色转黄,生命体征稳定;有效:48~72h内无继续出血征象或粪色转黄,生命体征趋向稳定;无效:72h后仍未止血或止血后再出血[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患者例数×100% 。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2)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88%。两组止血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比较χ2= 3.952>3.84,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5例出现腹痛(2例伴便意),1例胸闷、心悸。对照组:6例出现腹痛(3例伴便意),2例胸闷、心悸。均能耐受,未作其他处理。
3 讨论
1986年SARFEH等第一次提出了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概念。轻度的PHG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重者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据统计,肝硬化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中,10%~60%与PHG有关,平均约25%,是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原因[4]。 PHG是门脉高压表现的延伸,因此降低门脉压是治疗PHG并出血的关键。奥曲肽和生长抑素能显著降低门脉压,价格因素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基层医院常用垂体后叶素降低门脉压,其效果虽不如奥曲肽和生长抑素。但因其价格低廉颇受基层医生青睐。
肝硬变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门静脉高压时脾脏充血、肿大、功能亢进,使血小板的完整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数量上大大减少,凝血作用也明显降低,使血小板丧失了应有的凝血机能。 立止血是从巴西矛头蛇的毒液中分离精制所得的一种巴曲酶,它具有凝血酶样及类凝血激酶原样作用。因其止血效应仅作用于出血部位,而在血管内无凝血作用,故不会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对于急慢性出血效果均较好。
我院在予保护胃黏膜、输液、输血等综合治疗措施下,应用立止血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及血凝块形成,同时联合应用垂体后叶素降低门脉高压,使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出血停止。疗效显著,价格低廉,起效快,使用方便,可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慧卿.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都是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吗?中国临床医生,2001,29(4):254.
2 邱德凯.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研究.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1997,17(1):17-20.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23-125.
4 顾长海,王宇明.肝功能衰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