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农村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初步调查
发表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483次
作者:陈荣富,吴振宇,梅建华,兰进权,邱理杨 作者单位:1 323000 浙江丽水,丽水市疾控中心 2 321400 浙江缙云,缙云县疾控中心
【摘要】目的了解缙云县农村幽门螺杆菌不同人群感染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缙云县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采取不同年龄人群的血样,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和(Currentinfection or CIM)蛋白抗体。结果人群幽门螺杆菌血清总阳性率为54.55%(174/319);10岁以上不同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9.30,P=0.0976);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41,P=0.24)。结论缙云县农村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严重,人群感染率达到了54.55%,应当开展积极性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进入了传染病防制的范畴[2]。近年来许多学者还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甲状腺病、自身免疫性疾病[3]、原发性肝癌[4]等密切相关,从而越来越多的卫生技术工作者在关注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为了对治疗和预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笔者于2008年在缙云县开展了农村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结合缙云县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选取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采集血样本。
1.2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标本后,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试剂购自新加坡MP生物医学亚太有限公司中国上海代表处;试剂的美国专利号为6,316,205B1。实验由丽水市疾控中心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检验结果IgG阳性表示已往感染;现症感染条带(Currentinfection or CIM)蛋白抗体阳性表示现症感染[5]。
2结果
2.1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腰畈村全村人口420人,农民健康体检时符合条件并在家的有174人参加了体检;上前村全村有人口630人,145人参加了体检。腰畈村幽门螺杆菌抗体血清阳性率为56.9%(99/174);上前村阳性率为51.72%(75/145),两村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66,P=0.417)。两村合计感染率为54.55%(174/319)。详见表1。
2.2人群不同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男性感染率为50.37%(69/137),女性感染率为57.69%(105/182),男女感染率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1.41,P=0.24),见表1。
2.3人群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感染率最高是40~50岁,感染率达68.52%,最低为10~20岁,感染率为43.48%。各组之间经统计学R×R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χ2=9.30,P=0.0976),见表2。表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性别分布表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群年龄分布
2.4人群现症感染情况在检测到幽门螺杆菌IgG阳性的174例当中,现症感染条带(Currentinfection or CIM)蛋白抗体阳性者有149例,占85.63%(149/174)。
3讨论
经过对缙云县农村2个村庄不同年龄组319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感染率高达54.55%,明显高于北京顺义地区[6]。感染率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41,P=0.24);10岁以上的不同年龄段,感染率也没有差别(χ2=9.30,P=0.0976);说明该地区在少年儿童阶段就形成了高感染状况。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IgG阳性者当中,现症感染条带(Currentinfection or CIM)蛋白抗体阳性占85.63%(149/174),说明大部分感染者处于现症感染阶段,也说明了感染后不采取措施,幽门螺杆菌一直在人体内保留着,有的成为了病人,有的成为健康携带者。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WHO/IARC) 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为此,关注农村幽门螺杆菌感染控制工作已显得日益重要。在这些农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感染后的致病性,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亟待社会的关注。缙云县该地区人群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肝癌等发病较高,是否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伏莲.《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意见》解读.中国医刊,2007,42(1):4-6.
2张厚德,曾忠铭,杜泽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口臭的初步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6):442-443.
3谌剑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外病症研究进展. 内科,2007,2(6):964-966.
4赵瑞云,胡建华.原发性肝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12):942-943.
5成红,胡伏莲.幽门螺杆菌现症感染非进入性检测方法.中国医药导刊,2007,9(2):98-99.
6曾海清.幽门螺杆菌感染趋势.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