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2-23 浏览次数:415次
作者:陈晓敏,李政文,李刚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59中心医院消化科,云南 开远 661600
【摘要】 目的 观察胃风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口服胃风合剂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临床痊愈22例(20.75%),显效37例(34.91%),有效30例(28.30%),无效17例(16.04%),总有效率83.96%。结论 胃风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风合剂,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临床表现以胃痛为主症,伴有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无规律性上腹隐痛、嗳气、呕吐、反酸等,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临床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10%~15%以上,且发病率有升高趋势。CAG 在祖国医学属“胃痞”“胃脘痛”“心下痞痛”“嘈杂”等范畴,是胃疾病的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胃风合剂治疗CAG患者10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5~2008年我院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1]以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2](井冈山会议)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进行确诊。观察人数106例,其中男48例,女58例,年龄28~40岁21例,41~50岁26例;51~60岁34例;60岁以上25例;病程最长9年,最短1.5年。
1.2 治疗方法 口服我院生产的胃风合剂(主要成分为中药:玉竹、北沙参、防风、白术、陈皮、木瓜、茯苓、薏苡仁、威灵仙、佛手、香附、白芍等),每次口服10~15ml,每日3次,8周为1个疗程。有严重高血压及酒精过敏患者禁用。
1.3 疗效标准及结果 (1)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疗效标准而拟定。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好转,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常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度,腺体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反恶化者。(2)治疗结果:临床痊愈22例(20.75%),显效37例(34.91%),有效30例(28.30%),无效17例(16.04%),总有效率83.96%。
2 讨论
临床上CAG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每10岁平均递增率为14%[4]。CAG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或其他慢性胃疾发展而来,病程绵长、反复难愈,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CAG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不畅、先天禀赋有关。其病位在胃,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原因,均可引起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胃失和降,气机受阻,病久还可出现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导致胃脘胀痛。CAG从临床辨证来看,大部分病例表现有脾胃气阴两虚、湿邪留滞、肝郁气滞症状,脾胃虚弱为本,肝郁气滞为标。病久则胃络瘀滞,正虚邪实为其主要病机因,因此治疗应以养胃生津、补脾化湿、理气止呕、柔肝解痉、止痛为原则。根据我院消化内科李政文主任医师的经验方自制成胃风合剂,该合剂中以玉竹,北沙参补胃阴、清胃热;白术,陈皮,茯苓,薏苡仁健脾、祛湿;佛手、香附、白芍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木瓜,威灵仙,防风祛风舒络、和胃化湿。该合剂在配制的过程中加入一定含量的乙醇(酒),古代中药书籍的记载,酒可以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祛寒气、润皮肤、行药势,因此,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该合剂中加入酒,主要作用是:第一: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又有较好的穿透性,酒较容易进入中药材组织细胞中,将中药材里大部分各种不同的有机物质溶解出来,以发挥生药原有的治疗作用,增强药效;第二、酒还有防腐作用,酒和中药结合后制成的药物,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作用,又有较好的稳定性。科学研究表明,当乙醇含量在18%以上时,可以延缓多种药物的水解变质,增强药剂的稳定性,所以增强了该合剂的存放期,方便CAG病患者的长期服用。因该药需要长期服用,酒又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会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可能、酒还能降低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所以严重高血压以及酒精过敏患者禁用该合剂。总之,该合剂切合了CAG的中医病因病机及立法用药,所以经临床观察胃风合剂治疗CAG取得了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建中.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318.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00,5(2):7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S].1995.114~121.
[4] 黄蓝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近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5,19(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