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12-09 浏览次数:405次
作者:周维国 作者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市东风区建国乡卫生院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综合治疗
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盐已成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第一线药物。SASP也仍是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口服后大部分抵达结肠,并在细菌的偶氮键还原酶作用下被分解为上述2种成分[1],其中52ASA在结肠内发挥局部黏膜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1个或多个步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等综合作用所致。活动期UC可先试服SASP 1~2片,3~4次/日,如无不良反应可增至110g/次,3~4次/日;病情如缓解,可连续服用4~8周,然后渐减为210g/日,分次服用。SASP可抑制小肠叶酸吸收,偶尔可致叶酸缺乏,故应同时补充叶酸(110mg/日)。SASP价廉,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SP有腹痛、头痛、恶心甚至不育等不良反应,近1/3的患者无法耐受,限制了临床上的大剂量长期应用。近年来,着眼于提高52ASA在结肠的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国内外已开发出许多52ASA的新制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都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而毒性极低。
皮质类固醇类:1957年Trnelove开始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UC,其可阻止细胞磷脂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花生四烯酸,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减少,降低UC的炎症反应,目前主要用于SASP、52ASA疗效不佳及重症患者。此类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且易复发,故症状好转后应立即减量至停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下是几种新型类固醇类药物,其疗效与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相当,全身不良反应小。
免疫抑制剂:较早期应用于治疗UC的免疫抑制剂有嘌呤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AZA和6-MP通过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及细胞增殖,MTX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DNA合成。210~215mg/kg/日的AZA或110~115mg/kg/日的6-MP对激素依赖或维持缓解期的治疗有效;6-MP能使65%的慢性难治性UC患者获得临床缓解,但停用后87%的患者复发,因此在缓解期维持治疗应长期使用;MTX的应用则不成功。但这些药物起效较慢,毒性较大,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次还包括急性胰腺炎、恶心、发热、肝炎和过敏反应等,因此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2]。
抗感染药:由于UC可能与肠道细菌和细菌的某些抗原诱导黏膜炎症有关,因此抗生素被尝试用于治疗。灭滴灵可抑制肠内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对UC有一定效果。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以其保留灌肠,可促使炎症消退及溃疡愈合。思密达颗粒与颗粒之间具有黏塑性,保证连续覆盖在消化道表面,加强消化道黏液屏障作用,保护肠黏膜,有利于肠道上皮细胞功能恢复和再生,而且帮助清除病原体及毒素。思密达因能吸附气体降低结肠内气体对肠壁刺激,有改善腹胀腹痛的作用。
UC的维持治疗:口服氨基水杨酸类制剂(2~4g/日)对广泛性UC有很好的维持效果。对激素依赖的患者,或用氨基水杨酸治疗不能很好地维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AZA或62NP。AZA或62MP能有效维持UC缓解,并不会增加结肠癌、死亡率的危险性。
肝素: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此外,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中vWF、抗心磷脂抗体、凝血酶原片段1+2、抗凝血酶复合物、D2二聚体、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血小板球蛋白等血栓前状态指标与健康对照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并有肝素成功治疗难治性UC的报告,提示微血栓的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欧平安,郑松柏,徐富星.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多中心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17(5):283-285.
2 张伟,王吉耀.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进展.胃肠病和肝病学杂志,2007,10(2):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