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19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1-16  浏览次数:478次

  作者:李军婷,戴林,时佳,周思维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10医院 消化内科;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异位胰腺,临床表现,内镜检查

  异位胰腺也称迷走胰,是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的胰组织完全不与正常位置上的胰腺连接,与正常胰腺组织之间无血管、神经及解剖关系[1]。异位胰腺可发生于任何脏器,但多发生在消化道, 上消化道约占半数以上[2],主要位于胃及十二指肠,多于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但常规胃镜下确诊较困难,有赖于内镜超声(EUS)检查结合病理检查近8 年来我院经超声内镜及病理确诊上消化道异位胰腺1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8月—2008年8月我院行超声内镜检查1 120人次,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异位胰腺共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8~65岁,平均51岁。

  1.2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间断上腹痛11例,上腹胀伴嗳气3例,餐后不适伴反酸2例,恶心、呕吐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胃镜下: 异位胰腺位于胃17例,其中位于胃窦大弯9例、前壁3例、后壁2例,胃体前壁1例、后壁2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十二指肠降部1例;外形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均无蒂,半球形或乳头样, 表面光滑,边界清楚, 大小0.7 cm×0.5 cm~2.8 cm×2.3 cm, 隆起伴中央脐样开口7例,隆起伴表面糜烂2例。内镜下超声显示位于黏膜层2例,黏膜下层13例,固有肌层4例, 低回声8例,等回声团2例, 不均匀较高回声4例, 高回声5例, 均边界清楚,无包膜, 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5例内部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

  1.3 治疗与结果 15例超声显示未侵及固有肌层的异位胰腺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术后病理提示异位胰腺均只累及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超声显示侵及固有肌层的4例病变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内镜随访6个月~2年,局部均无复发。

  2 讨论

  异位胰腺是少见的先天性异常,其原因尚不清楚, 可能是胰腺组织在发育过程中随肠管的纵向生长及转位而移植,或由其他部位的内胚层异向分化而来。异位胰腺以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包括美克尔憩室) 多见。也可见于肠系膜、网膜、胆道系统、脾、肝、脐孔和骶尾部;偶可见于食管及肺。

  异位胰腺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缺如,缺乏特异性。上消化道异位胰腺可发生类似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其主要原因为异位胰腺组织分泌消化酶和血管活性物质以及碱性刺激而致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经抑酸、止痛治疗效果差,腐蚀至血管时可致消化道出血,浸润至胃肠壁全层时,引起穿孔。 既往多于手术或尸检时发现。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提高,内镜检查诊断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病例数日渐增多。内镜下特征多为呈半球形隆起,似无蒂息肉,界线清楚,周围黏膜光滑,隆起表面黏膜正常。中央可有脐样凹陷及开口,但脐样开口是否是异位胰腺的特异性表现目前仍有争议,本组脐样开口仅占36.8% (7 /19)。胃肠道的异位胰腺半数以上在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黏膜内及浆膜较少。本组位于黏膜层占10.5%,黏膜下层68.4%,固有肌层21.1%。由于异位胰腺多不在黏膜层, 单纯钳夹活检,取材表浅,不能取到胰腺组织,故活检难以明确诊断,普通胃镜检查对诊断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有一定的局限性,不易与其他胃肠道黏膜下肿物相鉴别。内镜下超声可清晰显示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的5层结构及病变累及的层面、回声强度、边界是否清晰等特点, 从而可分辨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来源并进行初步的定性诊断 。异位胰腺具有独特的声像图特点,多位于黏膜下层,无包膜,表现为中等或偏低回声的实质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典型病例可见肿块内有细小强回声管道结构。本组19例的声像图主要特征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低回声或混杂回声,边界清晰,其中5例肿物内部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我们体会典型的异位胰腺的声像图特点与上消化道其他黏膜下肿物有明显的差异,易相鉴别。但本组有2例术前因起自肌层均匀一致低回声图像曾误诊为平滑肌瘤,1例起自黏膜层的均匀一致强回声误诊为脂肪瘤。故临床医生对不典型的声像图不能轻易下诊断,虽然平滑肌瘤应该有包膜,但影像学有时有无包膜并不能确定,金标准还需依靠肿块切除后的病理诊断。

  异位胰腺在体内有害无益, 有时可并发胰腺炎、胃肠道穿孔、梗阻等,甚至发生恶变,一旦发现不论有无症状,即应手术。对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病变可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 若病变在固有肌层或浆膜层,由于内镜下切除容易造成穿孔等并发症, 则宜手术或行腹腔镜治疗。术中应常规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为恶性则行根治性切除术。本组15例未侵及肌层的异位胰腺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治疗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4例侵及肌层的异位胰腺行手术治疗,术后均无复发。由此可见,及时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异位胰腺的关键,内镜超声对于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为进一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许国铭. 现代胰腺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76.

  [2] 施 勇 ,钱金岳 ,陈吴兴. 异位胰腺的临床研究进展[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4,16(4):3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