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治疗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30 浏览次数:462次
作者:雷环桂 作者单位:广西宾阳县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宾阳 530409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基层医院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分别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奥美拉唑组较雷尼替丁组的治疗有效率高,止血疗程短。结论 奥美拉唑对脑出血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为满意。
【关键词】 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雷尼替丁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尤其重症意识障碍病人,由于突发的急性损害,身体的应急反应急剧变化,极易导致上消化道急性期出血,随即出现身体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恶性循环效应,使处于临界功能的各器官急转恶化,身体进入恶性循环期,病死率随即增高,因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积极防治极为关键。我院自2001年5月使用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对比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更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72例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排除消化性溃疡、肝病、出血性疾病既往史者,除外食物、药物性患者。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47~71岁,平均58.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美拉唑组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51~67岁,平均年龄53.2岁,住院时间平均23天,平均脑内血肿量31 ml;呕血7例,黑便32例;有意识障碍31例,GCS 3~5分 5例,GCS 6~8分 26例,GCS 9~12分 6例,GCS>12分 2例。雷尼替丁组33例,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47~71岁,平均56.3岁,住院时间平均35天,平均脑出血量27.5 ml;呕血9例,黑便27例,有意识障碍22例,GCS 3~5分 4例,GCS 6~8分 18例,GCS 9~12分 7例,GCS>12分 4例。
2.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
①一般治疗:观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剂、抗生素使用;②针对脑内出血所致高颅压的治疗: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促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治疗。③其他并发症的治疗;④两组病例均未使用地塞米松治疗。
(2)奥美拉唑组
除常规治疗方案外,奥美拉唑静脉注射剂每次40 mg,每12小时一次,连用7日,如消化道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可用奥美拉唑控释片(mps)20 mg/(次•日),维持使用两周。
(3)雷尼替丁组
除常规治疗方案外,使用雷尼替丁注射液滴注50~100 mg/次,每12小时一次,如消化道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两周后改为雷尼替丁300 mg/每晚一次顿服,服用两周。
3.观察项目及判断标准
两组病人治疗一周内记录每日(或两日)呕血、黑便、潜血试验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查血常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一周内呕血停止、黑便消失,大便潜血转阴,伴随症状缓解;好转:一周内呕血、黑便停止,大便潜血(+),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一周内出血未停止或需加用其他止血药或改其他治疗方案。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两种药物总体治疗有效率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奥美拉唑组:治愈14例占35.90%(14/39),好转21例占53.85%(21/39),无效4例占10.26%(4/39),在一周内治疗总体有效者35例,总有效率89.74%(35/39)。平均止血天数5天。死亡3例占7.69%(3/39),其中1例入院时呕吐咖啡样液,量较多,休克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高热。放弃治疗5例,占12.82%(5/39), 放弃者治疗时间在治疗两周后,因此纳入观察组。
2.雷尼替丁组:治愈9例,占27.27%(9/33),好转13例,占39.39%(13/33),无效11例,占33.33%(11/33),在一周内治疗总体有效者22例,总有效率66.67%。死亡5例,占15.15%(5/33),其中3例止血不佳,2例出血量大,休克死亡;1例出血合并肾功能衰竭,两周后导致多器官衰竭;2例死于肺部感染。放弃治疗4例,占12.12%(4/33), 放弃者治疗时间在治疗两周后,纳入观察组。平均止血天数13天。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5.77,P<0.05,差异有显著性,奥美拉唑疗效优于雷尼替丁。
讨 论
急性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较为常见,而出血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两者均是脑出血后早期病情加重的关键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更是增加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4.0%~76.1%[1]。在基层医院发生率会更高。目前脑出血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机制被认为是:①与基底节区出血直接损害视丘下部的神经内分泌相关区域,使脑内的神经内分泌轴的调节严重紊乱所致;②与脑出血后所造成的颅内压急剧增高,影响下丘脑、脑干和边缘系统有关;③是机体应对严重损害的应激反应结果,由于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分泌急剧增加,胃液、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毛细血管在局部高浓度儿茶酚胺的作用下强烈收缩,胃黏膜持续收缩造成缺血坏死,导致黏膜上皮细胞糜烂、脱落,表面溃疡形成并弥漫性出血;④合成减慢,胃黏膜上皮修复更新障碍,胃黏膜防卫因素削弱,使胃酸等损害因素相对增强,促使胃黏膜自身消化形成溃疡;⑤蛛网膜下腔脑血管的收缩痉挛,使视丘下部呈缺血改变,也促使视丘下部神经内分泌中枢兴奋,使脑内神经内分泌轴的调节紊乱,ACTH异常分泌,儿茶酚胺分泌急剧增加[2,3]。
在基层卫生医院,由于理论认识、经济等诸多原因,以往内科治疗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中,最常用的药物是静滴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是受体拮抗剂之一,对胃酸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西米替丁,廉价,是基层医院临床上最常选择的药物。而奥美拉唑是H+K+ATP酶抑制剂,作用于胃腺壁细胞,选择性对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受体及组织胺受体均无作用。可有效抑制胃酸,能使人体胃内酸度明显降低,使细胞释放胃泌素,血清胃泌素的升高可增加胃黏膜血流,使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增高,改善胃黏膜缺血,减轻胃黏膜损害,迅速控制应激性溃疡所致消化道出血,有利于溃疡的愈合[4,5]。
在本组观察中,奥美拉唑组比雷尼替丁组的治疗有效率高,止血天数短(P<0.05),虽然奥美拉唑的价格无优势可言,但短期见效,病人消化道出血少,整体损害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治疗成本相对降低,副作用小,成本效能比优越。尤其对较重的脑出血预期会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预防使用奥美拉唑,将大大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率,从而达到整体治疗的更佳效果,应在临床上推广早期预防使用。
【参考文献】
[1]徐 玲,杜 飞.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5):218.
[2]王龙安.急性脑血管病与消化道出血关系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75-2776.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44-1750.
[4]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9-433.
[5]章 宏,陈春晓,厉有名,等.雷尼替丁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