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0-21 浏览次数:432次
作者:毛西高 作者单位:276005 山东,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4~2009年40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0例病例均于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后1~3天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及胆汁,再次禁食,胃肠减压,给予胃动力药物,针灸等非手术治疗于15~30天恢复胃动力。结论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术后稍长的胃肠外营养,以及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是减少和治疗胃排空障碍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腹部手术,排空障碍,胃肠减压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stomach evacuating disturbance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to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cases with functional stomach evacuating disturbance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hospitalized in my hospital from 2004 to 2009. Results The 40 cases suffered from upper abdominal distention, nausea, vomiting out large amount of gastric contents and bile 1 to 3 days after the change from liquid diet to semiliquid diet; their gastric dynamic was restored 15 to 30 days after a second fast,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aking gastric motility promoting drugs and receiving non-surgical treatment like acupuncture. Conclusions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decrease and treat functional stomach evacuating disturbance include nutrition support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correct selection of operation methods, decrease injury, longer time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gastric dynamic promoting drugs.
KEYWORDS abdominal operation evacuating disturbanc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FDGE)是指腹部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直肠切除术等手术,发生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2004~2009年我院进行的腹部手术后有40例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给予积极的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岁~60岁,平均52岁,有6例合并糖尿病,胃窦癌术后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6例,胃溃疡术后10例(BillrothⅠ式吻合6例,BillrothⅡ式吻合4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6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术后3~7天,胃肠功能恢复,肛门已排气,停止胃肠减压,给予流质饮食后给予半流质1~3天,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大量胃内容物,含胆汁,呕吐后症状略有缓解,但仍无饥饿感,所有病例均行胃镜或肠镜检查,胃镜示:胃扩张无收缩及蠕动,吻合口无狭窄,结肠镜示吻合口无狭窄。
1.3 治疗方法
再次给予胃肠减压,禁饮食,每日给用3%温盐水洗胃,维持水电平衡,肌注胃复安,胃管内注入多潘立酮、红霉素。辅以针灸治疗,胃液引流量较大者,可给予奥美拉唑,于患者出现明显饥饿感,胃液引流明显减少后可拔出胃管,进食流质。
2 结果
患者于手术后15~30天恢复胃动力,平均22天,进食后,无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3月,未再发生。
3 讨 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胃肠手术后,也可以发生于非胃肠手术后[1],目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3.1 基础疾病因素
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是关系到术后是否发生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因素,如:病人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全身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糖尿病也是引起胃排空障碍的重要基础疾病因素之一,一方面糖尿病可以导致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的病变,使胃张力减弱,排空迟缓;另一方面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3.2 手术因素
手术切除范围越广、出血越多,胃肠道重建越复杂,术后发生FDGE的可能性增大,胃手术后可致迷走神经损伤,影响胃张力的的恢复,降低胃储存和机械消化实物的能力,增加胃排空延迟,也有学者认为,腹部手术后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胃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抑制物质直接与胃肠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止胃肠平滑肌中交感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肠肌电运动,延缓胃排空。胃电生理研究证实:胃排空的原动力最活跃的是幽门和胃窦,所以胃大部切除术是FDGE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证明BillrothⅠ式吻合发生率明显低于BillrothⅡ式[2],可能与重建改变胃肠道结构阻断了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有关。
FDGE诊断目前无统一标准,Barnatan等[3]曾提出诊断标准:胃肠减压引流量>600~800ml/d;或术后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需要胃肠减压,一项或多项检查无流出道梗阻,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排除应用影响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等引起的胃瘫,笔者认为临床表现为;于手术后数日出现胃功能恢复拔出胃管后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无饥饿感,随后出现顽固性恶心,呕吐,手术前无胃瘫症状,通过辅助检查排除机械性梗阻,应高度怀疑FDGE。
3.3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
(1)加强心理治疗。一旦诊断明确要家属及病人解释清楚,积极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可以减弱或消除迷走神经的抑制状态,进而可以消除对于胃蠕动的抑制作用。(2)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氯化钠溶液加激素洗胃,可以减轻胃壁及吻合口的水肿,促进胃动力恢复。(3)基础疾病的治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外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或高血糖。(4)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应用胃复安、西沙比利、红霉素等药物,胃复安可以提高静止状态是胃肠括约肌的张力,增进胃肠的蠕动,西沙比利可以作用肠肌间神经丛节前运动神经元的五羟色胺受体,促进胆碱能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促进平滑肌收缩,增强胃肠蠕动,红霉素为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可以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刺激胃肠蠕动。(5)中药针灸有一定作用,可以促进胃功能恢复。
本组病例均于保守治疗15~30天恢复胃动力,进食后无饱胀不适及恶心呕吐。因此我们认为对FDGE的认识,应充分全面,诊断应积极排除机械性梗阻,以免因为保守治疗耽误病情。同时,也应避免积极的手术,以免给病人造成再次的痛苦。围手术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术中合理的手术方式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以及术后胃肠减压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胃动力药物的应用是减少和治疗胃排空障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朱 浩,陈立兵,黄 河,等.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2):225-226.
[2]秦新裕,刘凤林.重视腹部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障碍的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49.
[3]黄鹤光,方勇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早期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