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脉高压下消化道出血1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14 浏览次数:361次
作者:彭福荣
【关键词】 肝硬化
我科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0例,急诊结肠内镜检查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例,乙状结肠弥漫性充血、出血5例,横结肠出血2例,并对治疗措施及发病机制作简要讨论。
1 临床资料
10例均为男性,年龄44~59岁,平均51.5岁,病程4~17年。肝硬化的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体征、B超、内镜、食道吞钡,10例均有重度食道静脉曲张,其病因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在下消化道出血之前均有1~2次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肝功Child-Pugh 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解暗红色血凝块或鲜红色大便,大量血便8例,伴休克2例,少量出血2例,入院后6例即做急诊胃镜上消化道未发现出血病灶,10例均做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例,乙状结肠弥漫性充血、糜烂出血5例,横结肠弥漫性糜烂出血2例。10例均行8%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与凝血酶交替反复灌肠,静脉持续滴注垂体后叶素加立其丁0.1mg/min,出血停止后,垂体后叶素减半维持加服心痛定10mg ,3次/d,9例临床治愈,1例因肝功能C级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2 讨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肠病变发生率高,1991年国外Kzoarek报道发生率占70%,国内报道发生率占92.3%,发生部位一般在直肠、乙状结肠远端和脾曲较多,少数也可累及全结肠。内镜特征:曲张的结肠静脉表现为黏膜下盘绕扭曲的绳索样突起,部分膨大可类似息肉,呈紫色或暗红色[1]。本组10例为急性出血患者,结肠镜检查所见与国内报告相似。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发生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门脉压力升高,门静脉系统淤血,肠血流缓慢,肠黏膜下静脉毛细血管阻塞性扩张淤血,使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黏膜的时间延长,致使黏膜缺氧,发生充血、水肿、糜烂[2]。
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常见原因:(1)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门脉高压性胃病;(3)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4)凝血功能障碍。在急性大出血时,以前三种因素较多。目前临床比较重视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及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治,往往忽略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笔者在临床上常遇到凡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均常规行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及凝血酶口服,用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未仔细鉴别是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导致治疗盲目,疗效差。本组10例出血量较大,来势凶猛,急诊做结肠镜证实为结肠病变出血,出血部位80%位于降结肠以下,采用局部灌肠,静滴大剂量垂体后叶素,9例病人1~2天内大便转黄,出血停止。
【参考文献】
1 李益农.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9.
2 梁扩寰.肝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