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息肉综合征52例治疗后随访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14 浏览次数:417次
作者:戴益琛,宋于刚,肖冰,谢军培,曾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74医院 消化科,福建 厦门 361003;广州南方医院 消化科,广东 广州
【摘要】 目的 探讨黑斑息肉托吡酯(PJS)治疗后适宜的随访时间。方法 回顾分析1980—2004年间确诊的52例PJ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胃息肉内镜下治疗后1年息肉再检出率57.2%,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随访1年息肉再检出率53.1%。结论 PJS内镜治疗后及时的随访复查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 黑斑息肉综合征 随访 内镜治疗 外科手术
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为PeutzJeghers综合征(PJS),临床表现为胃肠道息肉及口唇黏膜、四肢末梢色素斑。本文报告我院自1980—2004年52例PJS病人治疗后随访情况,探讨PJS病人的内镜随访方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PJS 52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2~46岁,平均为21岁,26例有明确家族史。症状以腹痛(41/52)、便血(36/52)为主。其中17例有中重度贫血,16例有低蛋白血症。
1.2 胃肠道息肉 46例行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31例。50例行大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38例。20例病人行手术治疗, 19例病人小肠探查发现有息肉。综合胃镜、肠镜检查及手术探查情况,17例病人胃、小肠、大肠均有息肉,19例病人胃和小肠有息肉,30例病人胃和大肠有息肉,18例病人小肠和大肠有息肉。
1.3 胃肠道息肉的病理 总共行病理检查108次。以错构瘤性息肉(63/108)和腺瘤(23/108)为主。其中息肉合并有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合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合并胃癌1例,小肠癌2例,大肠癌2例,宫颈腺癌1例,左颈部淋巴结腺癌1例。
1.4 内镜治疗 多数息肉采用高频电切除治疗,对露滴样的小息肉,内镜下用活检钳直接咬除息肉,或用高频电刀灼除息肉。对扁平息肉的治疗,用黏膜剥脱术切除息肉。对有粗蒂的息肉,在息肉的蒂部用金属钛夹或尼龙绳结扎,再行电切治疗。对息肉较多,难于一次切除干净的,分次分批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肠道息肉从盲肠依次向肛门方向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胃息肉从胃窦部向胃底部方向依次行息肉切除。31例有胃息肉,共行54次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38例有大肠息肉,共行106次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
1.5 外科手术 在我院住院检查治疗时共18例行23例次手术,术中探查示13例伴有小肠梗阻。2例伴有肠粘连,2例病人出现肠出血坏死,4例病人出现肠穿孔。
外科手术结合术中内镜治疗情况:6次手术治疗配合内镜检查治疗。每次均从切开的小肠入口,向下及向上行全小肠镜检查,经内镜切除所见的小肠息肉,6次治疗共切除小肠息肉56颗。
1.6 随访情况 本组52例随访49例,随访时间1~18年,随访中发现肿瘤4例,其中小肠癌1例,病人胃肠道息肉均已消除干净,但未行小肠镜检查,出现梗阻症状行急诊手术治疗,发现回肠有3 cm×3.5 cm×3 cm 肿块伴多发肠道息肉,病理证实为小肠腺癌。 大肠癌1例,内镜下大肠息肉镜下切除术后5年未复查,因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回盲部腺癌,另两例为胃肠外的肿瘤,宫颈腺癌1例,左颈部淋巴结腺癌1例。随访表明,PJS病人胃肠道息肉完全清除后,内镜复查时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
胃镜随访复查: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的PJS病人31例。内镜下治疗后1年息肉再检出率57.2%(12/21),随访3年息肉再检出率72.2%(13/18),随访5年息肉再检出率94.1%(16/17)。用χ2检验进行分析,随访时间越长,胃息肉的再检出率越高(P<0.05)。胃息肉数目>50颗的患者19例,内镜下息肉完全清除干净后,1年息肉再检出率69.2%(9/13),胃息肉数目≤50颗的患者12例,内镜下息肉完全清除干净后,1年息肉再检出率37.5%(3/8)。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息肉多的患者,随访时息肉的再检出率高(P<0.05)。
肠镜随访复查: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的PJS病人38例。随访1年息肉再检出率53.1%(17/32),随访3年息肉再检出率69.6%(16/23),随访5年息肉再检出率95.2%(20/21)。用χ2检验进行分析,随访时间越长,肠息肉的再检出率越高(P<0.05)。大肠息肉数目>50颗的患者18例,肠息肉完全清除干净后,1年息肉再检出率83.3%(15/18)。大肠息肉数目≤50颗的患者20例,肠息肉完全清除干净后,1年息肉再检出率55%(11/20)。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息肉多的患者,随访时息肉的再检出率高(P<0.05)。
手术病人的随访情况,在我院手术治疗的18例病人中,有6次术中配合内镜检查治疗。术后随访3年,均未再次出现肠梗阻症状,X线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小肠息肉1例。12例未行术中小肠镜检查的病人,随访3年,X线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5例小肠息肉,其中2例病人出现小肠梗阻,行手术治疗。还有2例病人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内科治疗后好转。
2 讨论
黑斑息肉综合征以皮肤黏膜黑斑及胃肠道息肉为临床表现。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告逐渐增加[3]。胃肠道息肉可以引起急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坏死,部分息肉可以引起恶变。及时清除消化道息肉,对治疗PJS综合征尤为重要[4]。因为PJS胃肠道息肉分布的广泛性、多发性,其临床治疗仍存在较多的困难[5]。内镜治疗结合外科手术是目前较好的治疗选择。术中内镜可以减少多次开腹,减少肠切开、切除手术[6]。
本组研究表明:PJS息肉有较高的复发倾向,PJS息肉内镜复查时的再检出率明显比大肠腺瘤的再检出率高[7]。PJS病人息肉的数目越多,再检出率越高,因此对多息肉型的病人,要重点进行随访复查。
Westerman等[8]对PJS病人家族进行78年的随访复查,发现其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随访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新病情而不能及时发现,随访时间太短,浪费时间和医疗费用,且内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病人不易接受,因此探讨内镜治疗的最长有效治疗时间间隔是很重要的[9]。对大肠的其他类型息肉,临床已提出较明确的随访时间表[10],但对于PJS息肉,目前尚未有一个公认的随访时间表。考虑到PJS息肉切除后短时间内易复发[11],考虑到PJS病人发生其他部位肿瘤的危险性[12],及时的随访复查是极为必要的。对于少息肉型的病人,在消化道息肉清除干净后,每年1次的内镜检查是必要的。而对于肠道息肉尚未完全清除干净的多息肉型病人,每半年1次的内镜复查是必要,直到消化道息肉完全清除干净为止,再改为1年1次的内镜复查。同时每年进行1次的全身肿瘤普查。
【参考文献】
[ 1] 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2-195.
[ 2] 董国礼,雍良平.黑斑息肉综合征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四川医学,2003,23(5):475-476.
[ 3] Once lM,Remzi FH,Church JM,et al.Benefits of’clean sweep’in PeutzJeghers patients[J].Colorectal Dis,2004,6(5):332-335.
[ 4] 张卫孟,荣贵傅,传刚于,等.黑斑息肉综合征27例的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6):349-351.
[ 5] Keshtgar AS,Losty PD,Lloyd DA,et al.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PeutzJeghers syndrome in childhood[J].Eur J Pediatr Surg,1997,7(6):367-368.
[ 6] 冯福才,戴益琛,张月彩,等.大肠腺瘤287例随访[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4,19(1):281-283.
[ 7] Westerman AM,Entius MM,de Baar E,et al.PeutzJeghers syndrome:78year followup of the original family[J].Lancet,1999,353(9160):1211-1215.
[ 8] Baumgartner G,Neuweiler J,Herzog D.PeutzJeghers syndrome:is family screening needed[J]?Pediatr Surg Int,2000,16(5-6):437-439.
[ 9] 戴益琛.大肠幼年性息肉内镜治疗后随访[J].临床消化病学杂志,1995,7(3):137-138.
[10] Taguchi T,Suta S,Taguchi S,et al.PeutzJeghers syndrome in children:high recurrence rate in shortterm followup[J].Asian J Surg,2003,26(4):221-224.
[11] Giardiello FM,Brensinger JD,Tersmette AC,et al.Very high risk of cancer in familial PeutzJeghers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2000,119(6):1447-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