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急诊肠镜检查22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25 浏览次数:408次
作者:吴学琴 作者单位:753000 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医学院附属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 急诊 肠镜检查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下的小肠和结肠疾患引起的肠道出血。临床上分为慢性隐性出血、慢性少量显性出血和急性大量出血3种类型[1]。本文所探讨的是下消化道急性大量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结肠镜检查是明确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本文对下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22例的急诊结肠镜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5月间因下消化道急性出血在我院行急诊肠镜检查的患者22例。采用Olympus(日本)电子结肠镜。22例中男18例(81.8%),女4例(18.2%),男女之比4.5∶1;年龄7~82岁,平均年龄(44±8)岁。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解大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便,1例有反复发作病史,病程3 h~1.5 d,按失血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其中中度(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20%~40%、失血量在800 ml~1 500 ml)21例,重度(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40%、失血量>1 500 ml)[2]1例。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心悸、头晕、出冷汗、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为血便,红细胞、潜血试验强阳性。内镜观察范围:结肠镜插至回盲部或升结肠近段4例(18.2%),其余18例发现病变部位后继续进镜约15~20 cm后无活动性出血或未发现明确病变后停止窥入,均插至横结肠(81.8%)。
1.2 肠道准备
5例患者因出血量大,在检查过程中,边进镜边给予冰生理盐水由活检孔道注入,反复冲洗至视野清晰。14例急诊住院患者清洁灌肠2~3次后,给予250 ml生理盐水+8 mg 去甲肾上腺素保留灌肠1~2次后进行检查。另有3例患者口服25%硫酸镁及石蜡油,同时给予清洁灌肠,所有患者均未使用甘露醇准备肠道。
2 结果 2.1 结肠镜诊断
观察到回盲部或升结肠近段者19例(86.4%),乙状结肠者3例(13.6%),均为肠癌堵塞肠腔,难以继续窥入。22例患者中,直、结肠癌7例(31.8%),肠镜下表现为菜花样肿物,质地脆弱,表面糜烂出血。溃疡性结肠炎中重度(直肠、乙状结肠)4例(18.2%),内镜下特点:病变呈连续性,由直肠向近端结肠发展;病变黏膜充血、水肿、质地脆弱,失去光泽,触之易出血;可见广泛或多发表浅溃疡,形态各异;黏膜弥漫性出血,溃疡表面黄白色渗出物形成苔。直肠息肉3例(13.6%),镜下表现为广基型、圆形或类圆形隆起,表面充血糜烂,有血痂或活动性出血,直径0.5 cm×0.5 cm~1.0 cm×1.0 cm。门脉高压性肠病(直肠静脉曲张,黏膜广泛糜烂、出血),2例(9.1%)。药物相关性肠炎(直肠、乙状结肠密集黏膜下圆形、类圆形出血斑)2例(有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病史,近期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9.1%)。
2.2 结肠镜检查阴性病例的诊断
4例结肠镜检查阴性的患者,其中经肠系膜血管造影明确诊断为空肠憩室合并出血1例;剖腹探查3例,其中确诊为小肠平滑肌瘤1例;另2例探查后未能明确出血病灶,行术中肠镜检查亦未能确定出血原因。
3 讨论
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恶性肿瘤、息肉、炎症性肠病,其次是痔、肠道憩室、肠血管畸形、小肠平滑肌瘤、寄生虫等[3],在检出的7例恶性肿瘤患者中,以老年男性居多,故对结肠癌高危人群定期行结肠镜检查非常必要。而炎症性肠病患者以中青年患者高发,由于各种病因的预后有十分显著的差异,不能满足于临床上出血症状的消失或缓解,更重要的是尽快找出出血的部位及病因,因为出血常常是各种下消化道疾病的最常见症状,根据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结合相关的检查手段,可以大大提高确诊率,使患者疾病得以根治,在各种相关的辅助检查中由于结肠镜检查直观、清晰、方便、安全,在诊断的同时还可对病变进行内镜下治疗,故应列为首选,但本检查有一定的禁忌症,肠道的清洁至关重要,本组病例大多经2~3次清洁灌肠后方可进行结肠镜检查,在进镜的过程中仍会因肠道清洁不佳而不断自活检孔道边注水、边清洁、边观察,急诊肠镜比常规检查更容易看到新鲜出血,但行急诊肠镜检查时最好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尽可能先纠正休克,补足血容量,改善贫血。因为肠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定位、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其诊断正确率80%~94%,可解决90%以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诊断敏感性高,可发现活动性出血,并取活检病理检查判断病变性质[4]。结肠镜检查前肠道的清洁准备有助于提高肠镜检查的阳性率,本组病例结肠镜检查的阳性率为81.8%,与此同时对有些病变还可直接进行镜下止血治疗,达到诊治并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其奎,何兴祥,朱兆华,等主编.消化疾病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5420.
2 皆平,沈志祥,罗和生,等主编.实用消化病学.第1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852.
3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4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