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2 浏览次数:435次
作者:杨路亭 作者单位:050051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摘要】目的 观察评价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对胆囊切除术后内镜检查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以上腹痛、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诉,电子胃镜证实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给予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2片,餐后口服,3次/d;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餐前口服,3次/d。对照组(B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2片,嚼服,3次/d,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餐前口服,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缓解及内镜下胆汁反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与胃镜下胆汁反流改善有效率一致(均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疗程中各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确切疗效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莫沙必利分散片,内镜检查
过多胆汁反流入胃可引起胃黏膜损伤,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下垂感、反食、口苦、恶心、呕吐、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内镜下在慢性胃炎基础上,如同时存在胆汁反流征象,则可诊断为慢性(萎缩或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1],若能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即为本文所称的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发病机制复杂,其原因大多数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排泌功能紊乱或胃肠动力失调致胆汁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损害。近年来随着胆囊手术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增加,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我科于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选择胆囊切除术后电子胃镜证实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60例患者,其中30例给予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大多能迅速缓解症状,治愈率高,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选自我院门诊就诊,经电子胃镜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符合下列入选标准: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6.8岁;均因胆囊疾患曾行胆囊切除术(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25例);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术后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2.5年。有胃大部切除术等其他腹部手术史者除外;通过在内镜检查中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排除H.pylori感染。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程及胆囊切除术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正常。
1.2 临床及内镜观察评估
1.2.1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上腹痛和饱胀2个主要症状严重程度作为评分依据计算临床症状程度积分。症状严重程度分4级:0级:无症状,记为0分;1级:轻度,有感觉(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记为2分;2级:中度(有明显不适,可影响日常生活);3级:重度,显著影响日常生活,记为3分。症状发生频率分为5级:0级:不发生,记为0分;1级:每周1 d,记为1分;2级:每周2~4 d,记为2分;3级:每周5~6 d,记为3分;4级:每天均有症状,记为4分。将各症状的程度评分与频率评分相加,得出该症状的总积分。治疗前2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内镜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在内镜下根据胆汁反流性胃炎程度给予分级记分[2]。胆汁反流量以患者左侧卧位检查时胃底黏液湖所见判断。①阴性:胃底黏液湖未见胆汁,胃黏膜无明显异常,记为0分;②轻度:胃底黏液糊少量淡黄色,稀薄胆汁积聚,未超出皱襞顶端,黏膜充血、水肿,记为1分;③中度:胃底黏液糊黄绿色粘稠,量较多,并超出皱襞顶端溢出至胃体中部大弯皱襞间,同时见胃窦部黏膜胆汁黄染,伴黏膜轻度糜烂、少量出血点,记为2分;④重度:胃底黏液糊及胃体大弯侧见大量黄绿色粘稠胆汁,胃黏膜呈弥漫性黄染,胃黏膜多发糜烂、出血点,记为3分。治疗前2组胆汁反流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A组采用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商品名:泌特,百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片,3次/d,餐后即刻吞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商品名:新络纳,成都康弘制药有限公司)5 mg,3次/d,餐前15 min口服。B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商品名:达喜)2片,3次/d,餐后1 h嚼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3次/d,餐前15 min口服。连续服用4周为1个疗程。在疗程结束停药后由同一医师对症状积分及内镜下胆汁反流性胃炎程度再次进行评估,并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
1.4.1 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消除或明显缓解,症状总积分降低>60%;有效:症状改善,症状总积分降低30%~60%;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症状总积分降低<30%。
1.4.2 胃镜下疗效:显效:胆汁反流消失或明显减少,内镜下轻度变为阴性,或中重度积分降低>1,胃黏膜糜烂灶消失;有效:胆汁反流减少,内镜下轻度接近阴性,但仍有较明显黏膜炎症,或中重度积分降低1,胃黏膜糜烂灶缩小,黏膜充血水肿减轻;无效:胆汁反流无明显变化,胃黏膜糜烂灶仍存在,充血、水肿无变化,内镜下积分降低<1。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
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在改善患者上腹痛、饱胀等症状方面作用快而显著,总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及上腹痛和饱胀改善情况比较
2.2 内镜下胆汁反流性胃炎改善情况
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复查电子胃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P<0.05)。 2组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改善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轻微,2组各有2例出现轻微腹泻,但均能耐受并不影响完成疗程。全部病例均未发现有心、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胆汁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损害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原因以往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尤其是BillorⅡ式术)后,近年来更常见于胆囊炎、胆石症、胆系手术后患者,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于胆囊功能减弱或丧失,使胆汁排泌功能紊乱[3]。表现为在餐后胆汁排泄量相对不足,从而发生消化不良,出现腹胀等;而在消化间期又因胆囊不能有效储存胆汁,致使胆汁仍不断排入十二指肠,易于进一步通过幽门而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损害,从而表现上腹痛等症状。其中胃肠激素(如胆囊收缩素)和神经递质调控失调也参与发病[4]。
目前用于治疗胆汁反流药物较多,如胆酸络合剂、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5]。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所含各种胰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可改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恢复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6];纤维素酶具有消化纤维素、提高胰酶活性作用;二甲基硅油能降低消化道液体表面张力,消除胃肠内气体,从而有效缓解消化不良(如腹胀)等症状。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含的阿嗪米特,具有高效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其不仅可以增加胆汁的分泌量,还可以增加胆汁中固体成分(胆盐、胆红素、胆固醇等成分)的分泌,有利于调整胆汁分泌规律,改善消化功能[7]。
本文病例均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储存功能均已丧失。治疗组采取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与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治疗。餐后即刻给予复发阿嗪米特肠溶片,促进胆汁分泌形成胆汁流,使其与所含消化酶一起对所摄入食物充分发挥化学性消化作用;待到消化间期,药物利胆作用逐渐消失,胆汁分泌减少,使排泄入十二指肠腔的量也随之减少,从而有助于避免过多胆汁反流入胃造成胃黏膜损伤。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有可能促使胆汁分泌规律与食物消化周期达到同步,从而既可缓解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等症状,又可减少或避免胆汁反流,从而解除对胃黏膜的损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缓解腹痛等症状。
有文献报道胆汁反流患者经胃动力功能检查,提示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胃窦运动减弱,出现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不协调。莫沙必利为选择性胃肠5HT4受体激动剂,直接作用于全胃肠道肌间神经丛HT4受体,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道(主要是胃十二指肠)动力,促进胃排空[8]。另有动物实验表明5HT4受体激动剂西沙必利可降低负鼠Oddi括约肌的张力[9]。在使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的同时加用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分散片,既可以通过纠正胃动力紊乱参数,使胃正向蠕动增加,促进反流至胃的十二指肠内容物消除,从而减轻胃黏膜损害,有助于进一步缓解上腹胀及腹痛等症状;又有利于胆汁排出,与复方阿嗪米特发挥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不仅对上腹痛有较好疗效,而且对上腹胀也有极佳疗效,并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及病变改善效果一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初步证实了二者联合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铝碳酸镁咀嚼片是一种黏膜保护剂,能覆盖消化道黏膜,并与黏膜蛋白结合,增强黏膜屏障,防止各种刺激物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害,维护消化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研究也发现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促进黏膜修复因子活化,具有组织修复、强化抗溃疡作用[10]。另外铝碳酸镁咀嚼片还具有吸附胆汁作用。对照组应用铝碳酸镁通过吸附胆汁、保护黏膜,结合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也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与治疗组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莫沙必利分散片相比较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莫沙必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对上腹部痛、饱胀等症状控制迅速,疗效确切,内镜下胆汁反流改善效果满意。但本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所观察病例数较少,且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原因众多,机制复杂,尚待进一步扩大病例数,采用安慰剂、双盲、对照对不同病因所致胆汁反流的治疗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上海).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5863.
2 杨路亭.胆囊结石伴内镜下胆汁反流65例临床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0,6:6567.
3 郭伟强,姚萍.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中国全科医学,2009,12:511513.
4 刘明东,徐肇敏.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5152.
5 魏文迅,林进考.奥美拉唑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中国基层医学,2008,15:17761277.
6 Suarrez F,Levitt MD,Adshead J,et al.Pancreatic supplements reduce symptomatic response of healthy subjects to a high fat meal.Dig Dis Sci,1999,44:13171321.
7 孙泓,浦小平.阿嗪米特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1232126.
8 刘瑞,黄明慧,李献,等.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豚鼠胃排空的影响.胃肠病学,2005,10:103.
9 Baker RA,Saccone GT,Toouli J.Cisapride inhibits motility of the sphincter of Oddi in the Australian possum.Dig Dis Sci,1990,35:711714.
10 许国铭,李兆申,邹多武.铝碳酸镁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及胃内24 h胆汁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8,37:59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