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丸治疗消化疾病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395次
作者:吴卫兵 陈小仙
【关键词】 消化疾病 逍遥丸
【摘要】 逍遥丸虽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实源于仲景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应用逍遥丸治疗胆石症、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疗效显著,临床上凡出现两胁胀痛,情志抑郁,倦怠乏力等症,均可考虑应用本方治疗。
逍遥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组成: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 ,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功具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效。后世医家对逍遥丸演绎很多,用于治疗诸于:内科、妇科等数十种疾病的治疗,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我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逍遥丸治疗多种消化系疾病,也多有效验,现列举二三以同仁。
1 逍遥丸治疗胆石症
1.1 临床表现 右上腹呈发作性疼痛,表现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痛剧时常伴恶心、呕吐等症,常因情绪波动诱发或加重,发作缓解期可无症状,舌红,苔薄脉弦。B超提示:胆囊结石,或伴慢性胆囊炎。
1.2 组方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茯苓、生姜、薄荷、炙甘草 、金钱草、郁金、内金。痛剧者加玄胡、川楝子;黄疸者加茵陈、大黄;腹胀甚者加大腹皮、苏梗。
1.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岁,初诊日期:1995年9月10日。患者患胆石症病史十余年,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常因过食肥甘或情志不遂诱发。痛甚时常伴呕吐、发热等症,平时常觉右胁胀闷不适。1周前患者因家庭不和诱发,右胁剧烈绞痛,呕吐,纳差,肢倦乏力,尿时黄,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腻,脉弦细,B超检查提示肝内光点增粗,胆囊充满型结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既往有慢性迁延性乙肝病史二十余年,间断用药治疗。诊断:胆囊充满型结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中医属肝郁脾虚,湿热内蕴,处方:柴胡10g, 当归12g, 白芍12g, 白术15g,茯苓15g,生姜6g,薄荷10g,炙甘草10g,金钱草15g,郁金12g,内金15g,茵陈15g。服药5剂,剧痛止,右胁胀痛仍存,减茵陈,续服中药二十余剂,胁痛症除,能正常进食,后改逍遥丸口服,长期服药1年,未再发现胁痛等症。1996年11月18日复查:慢性胆囊炎,胆囊内未发现结石占位,治愈。随访至今未发。
2 逍遥丸治疗慢性胃炎
2.1 临床表现 胃脘胀满、隐痛或牵及两胁,似饥不欲食,口干不欲饮,纳呆食少,或伴嗳气泛酸,面色萎黄,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腻或薄黄腻,舌质偏红,脉弦、弦细或濡细,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
2.2 组方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茯苓、薄荷、炙甘草、内金、香橼皮、毕澄茄、苏梗等。脘痛较甚者,加金铃子、玄胡、九香虫;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泛酸者加煅瓦楞、海螵蛸;食滞加焦三仙等。
2.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初诊日期:2000年3月7日。诉胃脘胀满5年,症情时轻时重,近月来因与丈夫吵架,胃脘胀痛加重,时作两胁窜痛,乳房胀痛,嗳气,纳呆食少,饥不欲食,精神萎靡,易怒,面色萎黄,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脉弦细;期间间断服用多种药物治疗(药名不详)均不效,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属肝胃不和,气滞胃痛。处方: 柴胡10g, 当归12g, 白芍15g, 白术12g,茯苓15g,薄荷10g,炙甘草6g,内金15g,香橼皮12g,毕澄茄12g,苏梗10g,香附10g。守方服药二十余剂,胃脘胀痛渐除,不嗳气,纳食渐增,精神转佳,去香附,续服中药1个月,未诉特殊不适,仰上方碾极细末,蜜丸。每服6g,每日3次,坚持服蜜丸满1年,期间偶觉胃脘胀闷,但均时间短暂,于2001年4月12号停药,胃镜复查:慢性浅表性胃炎,属好转。以后每年1次胃镜复查,均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3 逍遥丸治疗慢性肝炎
3.1 临床表现 右胁或两胁胀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或烦躁,倦怠无力,腹胀便溏,纳呆,面色萎黄,脉弦或弦细而濡,舌苔白腻。B超提示:肝脏光点增粗,肝功能轻到中度异常。
3.2 组方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茯苓、薄荷、炙甘草 、郁金、半枝莲、土鳖虫。若脘痞厌食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心烦易怒加黄连、丹皮;神疲乏力,脉弱者加太子参、葛根等。
3.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6岁,干部,2002年5月13日 初诊。患者3年前常觉右胁胀闷不适,经查肝功能ALT轻度异常,乙肝HBsAg(+)、HBe(+)、HBc(+),乙肝DNA(+),间断服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年来右胁胀痛,胸闷腹胀,精神抑郁时加重,伴倦怠乏力,失眠多梦,面部蜘蛛痣,舌红苔白腻,脉弦细。肝功能ALT 85U/L(0~40)、AST 76U/L(0~60)、ALP 89U/L(115~359)、GGT 203U/L(10~47)、T-Bil 26μmol/L(3~26)、D-Bil 4.0(1~7)μmol/L,乙肝HBsAg(+)、HBe(+)、HBc(+)。彩超提示:肝脏光点增粗,诊断:慢性活动性乙肝,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郁脾虚,拟用逍遥丸化裁:柴胡10g, 当归10g, 白芍12g, 白术15g,茯苓15g,薄荷10g,炙甘草10g,郁金10g,半枝莲15g,土鳖虫10g,制首乌12g,山楂15g。服上药月余,胁痛止,余症大减,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后改用逍遥丸续服半年,诸症尽除,肝功能保持正常,乙肝两对半仍表现为小三阳,乙肝DNA(-),停服中药,通过饮食调养,随访2年,症性稳定,无复发。
4 讨论
慢性胃炎、胆石症、慢性肝炎等症属临床常见多发病症,其发病多于情志因素有关,临床上凡出现两胁胀痛,情志抑郁,倦怠乏力等症,均可考虑应用本方治疗。逍遥丸虽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实源于仲景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本方用药周到,扶正祛邪,祛邪扶正并施,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逍遥丸主要有调节内分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保肝,能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减轻,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其中以茯苓、当归的作用最为显著,并可使肝细胞内糖原与核糖核酸含量趋于正常,防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增加肠蠕动作用[1],对胃肠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能有效地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使黏膜的保障和防御功能增强,杀灭幽门螺旋菌[2]。方中柴胡有解热、抗炎、利胆等作用[3],白芍有很好的镇痛、抗炎[3]等作用。据报道逍遥丸还可用于治疗其他多种消化系疾病,现不一一述之。
【参考文献】
1 陈奇.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100.
2 黄莉.逍遥散药理研究概况.上海: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3,37(9):61.
3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51,184.
作者单位: 435500 湖北黄梅,黄梅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