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诱导插胃管法在困难插胃管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3-03 浏览次数:1120次
作者:吴方苑 陆素平 唐秋芳 作者单位: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广东茂名,525011
【摘要】目的 观察注水诱导插胃管法在临床困难插胃管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临床困难插胃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临床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困难插胃管患者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和注水诱导插胃管法,观察了解两种插胃管法在解决患者插胃管困难中所起到的效果,比较两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观察两组的插管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临床组高,而插管并发症比临床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水诱导插胃管法能提高临床上困难插胃管患者的插胃管成功率,降低插胃管并发症,适用于临床上有吞咽功能的需留置胃管的患者。
【关键词】注水诱导 吞咽 困难插胃管
在临床上,插胃管应用于昏迷患者管饲、口服中毒患者洗胃、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等,但常规插胃管过程中常遇到插管困难和插管异常,反复的插管造成患者黏膜损伤、出血甚至呼吸血压、心率改变,造成患者痛苦不适,导致患者的治疗护理不能及时落实,引起患者或家属对护士产生负面影响。而对某些大量口服毒物的患者来说,插管的不成功,即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导致丧失成功救治的机会[1]。我们在实践中通过观察:从口注水后患者会反射引起吞咽动作,在吞咽同时送入胃管阻力最小,患者依从性好,不适感少,于是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临床困难插胃管患者,现将实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始至2008年12月,将临床上遇到的各临床科室经常规插管方法不成功的40例患者分成A、B两组,A是临床组(常规方法),B是对照组(注水诱导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意识状态及胃管的选择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操作方法 临床组,按基础护理学的技术要求进行插胃管[2]。注水诱导组,让患者采用自然体位如平卧或半卧位,清洁患者口鼻腔,备胃管及用甘油节吸好的生理盐水30ml,充分湿润胃管前端25cm,暴露喉结部位,操作者由鼻孔把胃管送至12-16cm,助手将生理盐水从患者口角处慢慢注入5-10ml,操作者注意患者喉结活动,在患者吞咽同时顺势将胃管送下食管,并进一步将胃管插到需要长度,用抽、看、听三种方法确认胃管在胃内即可。
1.3判定标准
(1)插管成功:从胃管经鼻孔一次插进胃内为成功;(2)插管失败:胃管从鼻孔插入后又拔出,不拔出但在咽喉上下提插,并引起患者明显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1.4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两种插胃管方法效果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等级资料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胃管插入阻力小,患者不适感少。本组患者经过常规方法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不会配合吞咽,胃管进入食道时有阻力,本方法利用患者注水后反射性的吞咽,食道开口开放,加上吞咽的水有一定的湿润润滑作用,插胃管要比常规方法好而快。
3.2困难插胃管患者,用常规方法反复提插,局部的损伤已很严重,再次的强插,如用导丝法、加硬胃管等会加重局部的损伤,对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可能会引起严重结果。
3.3本方法限于有一定吞咽功能的患者,有意识剔除深度镇静、深度昏迷、吞咽反射差、经口气管插管影响吞咽的患者。但适用于颈椎损伤、颈项强直等不能活动颈部的患者。
3.4部分清醒患者用常规插胃管法的插管不成功,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合作或精神过于紧张而造成的,这类患者在胃管插入时因为胃管对食道的机械性刺激,引起咽喉部的疼痛不适,心理压力增大,精神较前更加紧张,致使食道平滑肌收缩、痉挛,食道阻力增加,再次插管更加困难[4];运用注水诱导法,指导清醒患者时,强调患者注意有水进入口内时要吞咽,患者会将注意力转到口腔中来,避免患者精神过于紧张产生的不协调,再次插管就容易得多了。
3.5临床上插胃管是个常见护理操作,发生严重并发症较少,但在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有严重出血倾向时,插胃管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另外,遇到插管困难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等插管风险较高的情况时,操作前均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说明,并安排插管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 考 文 献
[1]岳瑞改.留置胃管失败3例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46-5747.
[2]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广东卫生厅,2007,245-246.
[3]邵令方,张毓德主编.食道外科学[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0.
[4]阎友芬.留置胃管常见护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5,26(9):9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