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经肠镜治疗大肠息肉253例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8  浏览次数:477次

  作者:袁晓刚 作者单位:315041 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

      关键词:经肠镜治疗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一种良性、上皮来源隆起于黏膜的有蒂或无蒂的赘生物,其中,腺瘤性息肉与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癌前期病变。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不仅提高了息肉的检出率,更重要的是内镜下对大肠息肉予以及时切除,对预防其癌变有着积极意义。本院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253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及并发症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3例,其中男153例,女100例,年龄12~89岁(平均55.7岁),多因大便性状,次数改变、腹痛、便血、贫血等就诊行,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部位:直肠68例,乙状结肠105例,降结肠10例,横结肠23例,升结肠21例,回盲部3例,多部位23例。息肉大小:≤0.5cm 93例,0.6~1.9cm 117例,≥2.0cm 43例。息肉形态:有蒂38例,亚蒂148例,无蒂67例。病理类型:全部为腺瘤,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息肉恶变38例。

  1.2 治疗方法

  仪器设备: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CF240i电子结肠镜及PSP-20高频电发生器、电凝切圈套器、活检钳、内镜注射针等。术前准备:术前2d进易消化食物,手术当日清晨口服电解质聚乙二醇粉剂或番泻叶50g或硫酸镁80g(息肉电凝切除禁用甘露醇),随后适量饮水,直至排出清水样大便。手术操作:根据息肉大小以及有无蒂决定手术方法,即直径≤0.5cm的小息肉,一般采用活检钳咬除或电凝灼除,直径<2cm的亚蒂或无蒂息肉,多采用圈套+电凝切除法;圈套器钢丝套在息肉基底稍上方为息肉切除的最佳部位,或在基底部注射盐水,使形成蒂,再切除;有蒂息肉采用圈套+电凝切除法,尽可能保留残蒂1cm左右长短;直径>2cm的无蒂息肉可采用圈套器法,但需先将高渗盐水或1:10000肾上腺素溶液在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2~4点,每点0.5~1ml,然后再行圈套电凝切除;大的息肉也可分块分期切除,2~3周后行第2次切除。

  2 结果

  本组253例中249例治疗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发生并发症4例:出血3例中,即刻出血1例,迟发性出血2例;发生穿孔1例,经外科手术修补。切除的息肉经病理证实恶变38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2例,均追加外科手术。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分布范围广,各结肠段均可发生,息肉易出血、癌变,特别是腺瘤性息肉[1,2],故应尽早治疗。以往只能靠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时间长,费用高,且不适于多部位多发息肉。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创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以来,至今已发展成包括药物注射、激光、微波、热电偶、冷冻、射频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最普及和成熟的是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法,该方法有效、安全、简单,痛苦少,适用范围广,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道出血与穿孔,治疗的关键是防止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低与息肉大小、是否有蒂、蒂的粗细和操作者技术水平、熟练程度以及术后患者是否注意饮食、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3]。

  预防并发症发生,应从三方面着手,即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术前除肠道充分清洁外,患者应作血小板、凝血功能检查,对于大的、多发的且有较大可能发生出血或穿孔并发症的患者,应住院治疗。由于电凝切原理是高频电流作用,故患有严重心功能障碍或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不宜作该项治疗。术前应对电子结肠镜、高频电发生仪及相关器械进行检查调试。内镜操作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技术水平,一般应有5年以上内镜操作者才能开展息肉治疗。根据不同的息肉形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时尽量使息肉位于视野中央,圈套器将息肉套住后,要缓慢收紧圈套,避免勒断息肉,并轻柔上提,使息肉悬于肠腔,采用先凝后切或混合电流,凝切应在退镜时进行。对于较大的息肉,要进行分块、分期切除。治疗后要仔细观察治疗部位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及时处理,再回收摘除下来的息肉。治疗结束应尽量抽净肠内气体,避免术后诱发肠穿孔。术后患者尽量少活动,1周内避免用力,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3d,1周内进易消化食物,并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及大便颜色。

  本组有3例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及再次内镜下止血,出血均停止;1例发生穿孔(位于横结肠),外科手术修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凝切时圈套过于靠近肠壁使肠壁全层灼伤所致,所以在内镜治疗中圈套位置距息肉基底部0.1~0.2cm处较适宜,收紧圈套后,要稍微提起圈套下黏膜成伞状,以免凝切时灼伤黏膜下肠壁组织造成穿孔。本组并发症发生率1.58%,略高于我国大肠息肉切除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09%,高于日本的并发症发生率0.61%,较西方国家并发症发生率1.0%~4.8%相同或略低[4]。各种并发症中,出血多于穿孔,但穿孔基本需手术治疗,而出血多可经保守治疗或内镜治疗愈合,因此,穿孔较出血的后果更为严重。无论何种并发症,及时发现与处理最为关键。

  从本组病例治疗结果看,采取以上各项措施及方法,并发症发生率1.58%,表明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徐富星. 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进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33.

  2 吴志强. 内镜诊治大肠息肉394例结果分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3):175.

  3 黄小荣,陈敏芳,余霞琴. 大肠息肉高频电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5):352.

  4 潘国宗主译. 急性胃肠病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1.861~86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