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肝硬化伴低钙血症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8  浏览次数:619次

  作者:汪建宏 作者单位:324300 浙江省开化县人民医院内二科

  【关键词】 肝硬化

  电解质紊乱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来,钙离子代谢紊乱已引起同行们的重视。作者自1998年3月至2006年6月通过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以期对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28~79岁;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病程8个月~15年;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6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6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法:A组30例、B级32例、C级18例。对照组80例,为同期体格检查者,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5~78岁。排除各种代谢性疾病、慢性肠道疾病和性激素异常疾病。临床表现:80例均有纳差、腹胀、乏力,局部或全身骨骼酸痛11例,手足麻木5例,有抽搐史15例,运动迟缓3例。并发症和合并症:上消化道出血10例,下消化道出血2例,肝性脑病2例,原发性腹膜炎8例,肝肾综合征3例,腹腔积液10例,肺部感染5例,肠炎4例,糖尿病7例,胆石症15例。

  1.2 血钙检测方法 两组在抽血前1周内均未服用钙剂或影响钙代谢的药物。均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使用ABBDTT SPECTRUM型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钙,正常值为2.1mmol/L~2.6mmol/L。

  1.3 统计学处理 测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钙水平比较 对照组为(2.40±0.15)mmol/L,肝硬化组为(1.95±0.15)mmol/L,P<0.01;其中肝功能A、B、C级3个亚组分别为(1.98±0.22)mmol/L、(1.95±0.15)mmol/L、(1.88±0.18)mmol/L,显示血清钙水平随肝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但3个亚组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3个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则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

  2.2 两组低钙血症发生率的比较 肝硬化组的低钙发生率为87%(70/80),对照组则为10%(8/80),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肝硬化组发生低钙血症的70例中,肝功能A、B、C级3个亚组分别占90%(27/30)、94%(30/32)、94%(17/18)。

  2.3 年龄与低钙血症的关系 见表1。结果显示肝硬化各年龄段之间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而两组间各年龄段的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均为P<0.001。

  表1 两组不同年龄段低钙血症发生率的比较(略)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达87%,与对照的10%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此文与文献报道一致[1]。其发生机制为:(1)肝硬化时25-羟化酶活性降低,使钙的吸收减少[2];(2)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功能紊乱,腹胀、纳差、呕吐、腹泻,且常因门静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需禁食,使维生素D及钙的摄入减少;肝硬化患者常有消化功能差,易合并肠道感染,使维生素D及钙吸收障碍;另外,肝硬化患者多有低蛋白血症,引起钙吸收减少;(3)大量使用利尿药,如噻嗪类,也增加了低钙血症的发生机会;(4)肝硬化常合并内分泌异常,如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降钙素增高、继发性醛固酮增高等均可导致低钙血症的发生[3]。

  郭银燕等[2]报道肝硬化患者的低钙血症程度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加重,而本组资料显示肝硬化3个亚组间的血钙水平虽随功能级别的递增而逐渐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且低钙血症的发生与年龄无明显关系,提示肝硬化伴发低钙血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低钙血症是肝硬化不容忽视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显示不同年龄段肝硬化患者的低钙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出现全身骨痛或腰腿痛、手足麻木、抽搐、运动迟缓等低钙血症的症状少,常被肝硬化的症状所掩盖,易漏诊,提示临床工作中应加深对肝硬化患者伴低钙血症的认识,对肝硬化患者应常规行血清钙检查,以便及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周桂华. 肝硬化失代偿期低钙血症. 中国综合临床,1999,15(3):222.

  2 郭银燕,姚小梅,杨继华,等. 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临床分析.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1,13(2):92~93.

  3 严志强,易淑清,赵英恒,等.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及甲状旁腺激素的研究. 临床肝胆症杂志,1996,12(4):20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