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羊肠线配合安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4-02 浏览次数:560次
作者:焦建华 陆彩霞 孙瑾 孙怡燕 姚昱华 作者单位: 214432 江苏江阴,江阴市人民医院胃病专科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埋羊肠线配合安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穴中脘、上脘两穴,以0号羊肠线经皮置入,并口服安胃胶囊。结果 本组126例,治愈101例,好转25例,总有效率100.0%。结论 穴位埋羊肠线配合安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满意,值得于临床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 胃炎;胆汁反流;穴位埋羊肠线;安胃胶囊 笔者近年来运用穴位埋羊肠线术,配合自拟安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男82例,女4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0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9年,平均29个月,均未做过胃及胆囊手术,并均以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1.2.1 穴位埋羊肠线治疗 穴位:中脘、上脘;方法:术野皮肤以碘伏常规消毒,铺洞巾,选中、上脘穴,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做局部麻醉,以三角针穿0号羊肠线约3cm,置于中、上脘皮下,剪去皮肤外两端的羊肠线,以75%酒精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即可。以创可贴外贴。
1.2.2 药物治疗 口服安胃胶囊,每粒0.25g(每粒含细川连、沉香、生大黄、乌赋骨等装入0号空心胶囊内),每次服2粒,每天3次,20天为1个疗程,可服1~2个疗程。
1.2.3 注意事项 (1)穴位埋线前应使用安定10mg im,使患者尽量放松精神;(2)进针不要太深,防止伤及神经和血管;(3)穴位埋线后患者平卧休息30min为宜,以防意外。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2.2 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中,治愈101例,好转25例,治愈率为80.2%,总有效率为100.0%。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2岁,1999年5月25日初诊。2年前因上腹部灼痛,经他院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口服甲氰咪胍、丙谷胺、生胃酮钠、吗丁啉等药,效果不佳,自诉上腹部经常灼痛,饮食不当,则呕吐酸苦水,体重下降。胃镜检查:符合炎症表现,胃内有胆汁、肠液反流。病理检查可见乳头状增生,胃小凹延长,深达黏膜肌层,并有腺体萎缩和腺体囊性扩张现象,慢性炎细胞呈点状、片状散在于固有膜层,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大有力。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用以上穴位埋羊肠线法各1次,并口服安胃胶囊治疗1个月,其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无胆汁反流,病理检查较前大有好转,后嘱患者调情志,忌恼怒,禁烟酒,戒辛辣,注意饮食,于2005年2月20日前随访,一直未复发。
4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接触而产生的病变。临床上表现为上腹部灼痛,呕吐胆汁性液体,甚至体重下降或出血等。主要原因是幽门管肌肉收缩功能失调。中医学认为其病理部位在肝、胆、胃。病机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胆气上逆。所以治疗应疏肝和胆,健脾和胃,降逆止呃,清热解毒。
治疗用穴位埋羊肠线术:羊肠线穿刺到穴位,能使穴位处酸胀等针感保持持久,利多卡因注射有抑制神经纤维传导和扩张微血管作用。中脘是胃的募穴,可调理中焦、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任脉上的中脘、上脘,上下贯通,联络脏腑器官,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起到感应传导和调节功能平衡的作用。该疗效突出使用“通”法,达到散寒即所以通、益胃养阴即所以通、消食即所以通、理气即所以通、泄热和化瘀即所以通,该疗法又综合了“封闭疗法,针刺疗法,刺血疗法,埋针疗法,组织疗法”于一体,充分体现了综合治疗的价值。该疗法操作简便、无痛苦、见效快,同时口服安胃胶囊,方中黄连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又有利胆解痉,泻火解毒,止吞酸,除痞满;大黄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抗苦作用,泻热毒,平胃气;沉香有降气温中,治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而又通心,安心肾;乌贼骨有止酸收敛作用。以上中药口服加上穴位埋线,起到了平肝利胆、健脾和胃、生肌收敛、降逆止呕的作用,能够控制胆汁反流,清除胃部炎症,促进糜烂创面愈合,恢复幽门功能,且疗效持久。故用此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屡收良效。
【参考文献】
1 陈贵迁,杨思谢.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