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10-03-31 浏览次数:570次
作者:王新华,杨力,张国荣 作者单位: 130041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病人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教会病人掌握有关疾病的知识和如何配合治疗及怎样进行自身保健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的结肠炎性疾病,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患者常伴有神经过敏、思想顾虑重、抑郁或焦虑等。因此,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实际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04年1月~2005年4月共收治的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男14例,女28例;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47岁。上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经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病程从2个月~20年不等。
1.2 心理特征
入选的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为经症状自评量表[2]进行调查,其中具有抑郁症状者16例,焦虑症状者26例。
1.3 方法
1.3.1 心理护理及治疗
针对病人焦虑、恐惧,对病区环境不熟悉,对疾病预后担心,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负责护士、护士长的姓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及科室的规章制度。简单介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各种化验标本的留取,各种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尽早适应环境,了解疾病,消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治疗,真正满足病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要。此时,护士应及时给病人心理援助,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耐心诚恳地安慰病人,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取得家属信任、支持和配合。
1.3.2 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摄入高热量、高营养、少纤维、无刺激、低脂肪、细软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避免进生、冷、油腻、油炸及乳制品。少食多餐,为减轻肠道负担,以少食多餐方式补充营养摄入量。限制脂肪和纤维,因为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急性发作期应给予流质饮食,严重者或有大出血时最初几天应禁食,同时给予静脉高营养,以后根据病情过渡到流质和无渣饮食。(2)灌肠指导:一般在每日晚睡前0.5~1h内进行,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讲清楚保留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灌肠时要协助患者排空二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操作时插管动作要轻柔,如遇阻力,让病人张口呼吸,轻轻拔出少许,转动一下肛管的方向再行插入,切勿用力插,防止动作粗暴损伤肠黏膜,然后缓慢注入药液,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灌完后,根据病变的位置不同,选择相应的体位,病变如果在直肠要平卧,乙状结肠要左侧卧位,并抬高臀部,如果在横结肠,要膝胸卧位。最大限度保留药液,时间越长越好,确保药液的充分吸收。(3)药物指导:要患者知道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作用、注意事项及有关副作用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输液中的微粒污染、空气栓塞、药液滴数、滴完时的处理、拔针后的护理等,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利于能正确用药。(4)出院指导: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此病。合理进食,加强营养,戒烟酒。坚持按时服药,自我保健,正确认识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定期到医院复查。
2 结果
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结果,见表1。表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健康治疗结果(略)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与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引起肠运动、分泌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病程。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有利于护患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威信,护理工作的价值真正得到了体现。通过健康心理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素质,为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健康心理教育,消除或减轻了患者的异常心理及影响患者健康的危险因素,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自身保健能力,缩短了住院天数,达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心理生理的基础与临床).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49-55.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