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的宏观辨病与微观辨证的诊治
发表时间:2010-03-12 浏览次数:532次
作者:罗树彬 作者单位:730112 甘肃榆中,榆中县甘草中心卫生院 【关键词】 胃炎 辨证论治
胃病以胃脘痞胀、疼痛、嘈杂、纳少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甚至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中医称之为“胃痞”、“胃痛”、“胃胀”等,在治疗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笔者在10年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本病有些心得,现总结如下。
1 脾胃虚弱型
1.1 脾胃气虚 症状为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便溏,舌淡,苔白。胃镜下,胃黏膜呈红白相间,以白为主,有些可以出现黏膜水肿或色泽灰暗,有些可合并黏膜脱垂及分泌物混有不消化食物。治法:益气升阳、调补脾胃。方药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鼓舞脾胃、清阳之气,升麻15 g,柴胡10 g,协助升阳,舌苔厚腻时加茯苓15 g,苡仁10 g,淡渗利湿,纳差时加砂仁10 g,神曲20 g,芳香醒脾、化浊消食。
1.2 胃阴不足 症状为胃脘隐隐灼痛,有时嘈杂似饥,或虽饥而不能多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难出,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沉细。胃镜下,胃黏膜呈暗灰色,黏膜纵壁变细消失,分泌物减少,有时黏膜呈龟裂样变,表现平整。治法:滋阴养胃、佐以调气。方药生地15 g,沙参15 g,麦冬15g,石斛15g滋养胃阴;白芍12 g,甘草8 g缓急止痛;当归12 g,大枣5枚养血和营;川楝子10 g,元胡10 g止痛;胃中嘈杂,泛酸加黄连10 g,吴茱萸10 g止酸和胃,胃酸明显减少时,酌加乌梅10 g,增强酸甘化阴之力;若便秘时加麻仁10 g,瓜蒌仁10 g润肠通便。
2 脾胃湿热型
2.1 肝胃郁热 症状为脘痛阵作,痛势急迫,其痛如灼,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胃镜下,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胆汁反流。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方药柴胡10 g,黄芩10 g,丹皮10 g,栀子10 g,凉血清热;青皮10 g,陈皮10 g,枳实10 g,厚朴10 g,舒肝理气;白芍10 g,和营止痛;黄连10 g,蒲公英20 g,清热泻火;若大便秘结加大黄5 g,芒硝10 g,通下泻热;胃气上逆,嗳气频作时,加代赭石15 g。
2.2 湿热中阻 症状为胃脘痛而有热感,脘痞嘈杂,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饮水,小便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胃镜下,黏膜红肿,呈炎性剥脱,或有小丘状隆起,顶部有脐状凹陷,分泌物呈痰浊样,有时合并黏膜糜烂,溃疡出血。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方药黄连10 g,黄芩12 g苦寒清热;半夏12 g,茯苓10 g,白蔻仁10 g,枳实10 g健脾祛湿和胃;陈皮10 g,甘草6 g理气和中,藿香8 g,厚朴8 g,增强理气和中;食积停滞时加山楂10 g,连翘10 g,清热化湿,消滞和中;恶心、呕吐加竹茹10 g,和胃降逆。
3 瘀血内阻型
症状为胃痛延久屡发,呈持续而有定处,痛处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饥时痛减,食后转重,舌质紫,脉细涩。胃镜下,胃黏膜红白相间,多暗红,粗糙不平,呈颗粒样增生,结节样改变,病灶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治则:化瘀通络。方药蒲黄10 g,五灵脂10 g,化瘀定痛;丹参15 g,三七12 g(研末冲服),化瘀通络;炮山甲20 g,九香虫15 g,行气化瘀;党参15 g,茯苓10 g,温补脾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维系脏腑平衡,脾胃病外因六淫侵袭,内有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既病,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脏腑失和,形体逐渐衰弱,治胃病关键在于益气健脾,养阴护胃,激发脾胃功能,升降得当,气机顺畅,身体才会健康。
胃病的发生率很高,在人群中约10%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更高,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无法精确统计,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90%以上;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近10%。在人的一生中几乎都会不同程度发生急性或慢性胃病。因为是常见病,所以很多人不够重视。胃病形成的四大因素主因:饮食不调。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暴饮、暴食;饮食不洁,或误吞鼻涕、痰液,或感染幽门螺杆菌;偏食,如喜食油炸、烧烤、熏灼、辛辣酸味食物,或过冷过热饮食、嗜酒烟等。次因:冷热失调。感受寒邪或湿热之邪,尤其是冬春或秋冬季节交替时易发病。诱因:情志刺激。工作节奏过快、情绪紧张、焦虑、抑郁、恼怒等均可导致本病。内因:易患体质。素体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退,造成易患体质,或某些药物损伤胃,或某些疾病影响及胃[1,2]。中医治疗胃病的特色:实施个性治疗,强调因人制宜;宏观辨病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整体调理与局部改善的有机结合;通过整体调理可以改善症状和体质,同时针对局部病灶的用药可以改善病理变化[3,4]。中医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数据,作为制订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1 张琳,杨连文,杨李君,等.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关系及防治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9):521.
2 陈泽民,李道本,翁行善,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像微观辨证施治的体会——附300例临床分析.北京中医杂志,1990,1:2728.
3 柴可夫.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像微观辨证施治的体会——附121例临床分析.山西中医,1991,7(3):1618.
4 危北海,刘晋生,罗小石,等.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中医杂志,1990,3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