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嵌顿痔的可行性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22 浏览次数:608次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治疗嵌顿痔的可行性疗效分析作者:振勇 张霓 谢敏 蔡碧波 谢坚 谢卓君 作者单位:650032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 【关键词】 嵌顿痔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嵌顿痔是肛肠科常见的急性病之一,归于重度痔之列。按以往所定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手术规范[1],该病归于禁忌证范畴。通常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但往往患者术后痛苦较大,愈合较慢,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长。故我们根据嵌顿痔的病理机制和肛门的生理特点,改用PPH术治疗该病。由于不剥离肛缘处血栓,既保护肛管皮肤,又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了治疗效果。现将我们的手术经验以及与外剥内扎术的疗效比较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PPH组共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37.5岁;病程0.5~6 d,平均1.5 d。 外剥内扎组共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4~63岁,平均38.6岁;病程3 h至5 d,平均1.2 d。 1.2 诊断标准 痔核脱出于肛门外,肿胀并嵌顿,不能回纳入肛门,伴持续性剧烈疼痛、出血,局部黏膜溃疡、糜烂,痔核内及肛缘皮下广泛血栓形成。 1.3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取截石位,术前均予肌注盐酸荼福泮20 mg以减轻术后疼痛,麻醉方式均采用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先将痔核复位至肛门。 PPH组采用强生圆形痔吻合器(03型),手术方法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2005年长春会议所修订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暂行规范》进行[1]。须强调的是:吻合器完成切除吻合后,肛缘处血栓因术中压迫、牵拉,大多体积缩小,无需再对血栓进行剥离,让其自行吸收。 外剥内扎组按常规分段外剥内扎术操作规范实施手术。2 结果 PPH组术后中重度疼痛2例,住院时间平均4.5 d,无肛缘创面、肛门狭窄和吻合口感染。 外剥内扎组术后中重度疼痛21例,住院时间平均18.5 d,有肛缘创面,肛门狭窄3例,无创面感染。3 讨论 PPH作为目前国际上治疗痔的最新技术,其疗效日益 痔瘘科彰显,为广大医师和患者所公认。但因用于临床才10年时间,所定适应证范围尚窄,就痔而言,仅暂定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内痔及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为其手术适应证。故完善技术,扩大适应证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们将PPH术直接用于嵌顿痔急性期的手术治疗,其依据为:①嵌顿痔肉眼观察虽有皮肤或黏膜溃疡、坏死或继发感染,但炎症局限、浅表,痔块近心端黏膜外观仍属正常;②病理学检查示血管内栓形成、出血和间质水肿,与择期手术后的痔标本活检结果相似,不同处仅水肿明显和血栓增多;③相关研究未发现与形成血栓有关的细菌因素,故血栓形成与细菌无关;④很多学者长期临床研究证实,嵌顿痔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远期疗效相仿,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2];⑤PPH术具有较好的“断流”(阻断痔上动脉血液供应)、“悬吊固定肛垫”和“减肥”(即切除部分痔体)功效,对痔体的缩小或消失有较好作用;⑥PPH术在内脏神经支配的无痛苦区域施行,术后疼痛轻微;⑦由于扩肛器压迫和切除吻合后组织牵拉,痔体及肛管内血栓体积明显缩小,加之周围组织的逐步吸收,因此术中无需剥离血栓,从而完整地保留了肛管皮肤。在理论上,嵌顿痔急性期采用PPH术与采用其他手术疗法均能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术后感染、门静脉血栓等可能性,而在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等方面有较好优势。临床实践及对照观察证明,PPH术用于嵌顿痔急性期治疗,能迅速减轻和消除患者的嵌顿之苦,显著缩短痛苦期,且术后创面疼痛轻微,肛门狭窄几率低,治疗期生活质量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这不仅为嵌顿痔的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而且也扩大了PPH的手术适应证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暂行规范》修订[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42. [2] 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