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淋巴化疗和区域缓释化疗药物聚集浓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2-08 浏览次数:588次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淋巴化疗和区域缓释化疗药物聚集浓度的影响作者:孟强 孟荣贵 崔龙 作者单位:20043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科 【摘要】 目的 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区域缓释化疗(regional extended release chemotherapy,RERC)和淋巴化疗(lymphatic chemotherapy,LC)药物聚集浓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取RERC组和LC组直肠癌肠上、肠旁淋巴结、肠系膜血管旁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进行病理学及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分析。结果 LC组和RERC组直肠癌3站肿瘤转移阳性与阴性淋巴结内药物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RERC和LC淋巴结内药物浓度聚集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化疗 药物聚集浓度 Effect of tumor metastasis status of rectal cancer lymph nodes on drug concentration for lymphatic chemotherapy and regional extended release chemotherapy MENG Qiang, MENG Ronggui, CUI Long. Department of Surgery,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nence of tumor metastasis status of rectal cancer lymph nodes in drug concentration for lymphatic chemotherapy (LC) and regional extended release chemotherapy (RERC). Methods The lymph nodes in LC group and RERC group were collected from rectal cancer, side colon, side and root site of mesentery blood vessel for 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drug concentration analysis. Results There i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drug concentration for LC or RERC in lymph nodes in both groups with or without tumor metastasis (P>0.05). Conclusion Tumor metastasis status of rectal cancer lymph nodes exerts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drug concentration for LC and RERC. 【Key words】 Rectal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Lymphatic chemotherapy; Drug concentration 淋巴化疗可以在局部淋巴系统内形成高药物浓度,对防治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后,可能堵塞淋巴管,是否会影响药物分布尚未可知。故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淋巴化疗药物聚集浓度的影响以判断疗效。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40例,男22 例,女18例,年龄22~64岁,中位年龄47岁。全部患者肿块位置距齿状线10 cm以内, 术前病理活检均诊断为腺癌。入院后常规行腹盆腔CT,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术前分期为Dukes C期或以上。 入组条件:白细胞计数>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及糖尿病,排除术前放、化疗及腹、盆腔手术史。采取刮卡方式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区域缓释化疗组(regional extended release chemotherapy,RERC组)和淋巴化疗组(lymphatic chemotherapy,LC组)。本课题研究已通过长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患者均取得知情同意权。 1.2 制剂制备 1 ml注射用水充分溶解丝裂霉素(MMC)粉针剂4 mg后与1 ml国产纳米炭(CNP)混合并振荡15 min。再次应用前仍需重复振荡15 min。 1.3 仪器 Waters600E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 公司产;WatersEmpower色谱管理软件工作站;氦气在线脱气装置;Waters2487双通道紫外光度检测器;XW80A型漩涡混合器,上海医科大学化学仪器厂产;LXJⅡ离心沉淀机,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产;组织匀浆机(PTMR2100型),瑞士产。 1.4 药物应用方法 淋巴靶向制剂分别于术前48、24 h瘤周黏膜下均匀点状分散注射1 ml。区域缓释化疗于术前48 h瘤周黏膜下点状植入4 mg。 1.5 标本取材 (1)摘取的部位:自肿瘤旁剖开直肠系膜,寻找肿瘤肠上、肠旁、肠系膜血管旁和肠系膜血管根部肿大淋巴结,分别命名为第1站、第2站、第3站淋巴结。(2)摘取淋巴结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将找到的淋巴结切下1/2,保留另1/2于标本上。将切下的1/2分别进行病理学和药物浓度检测。特别小的淋巴结摘取后标记位置,由病理科医师行最小体积选材进行病理检测,剩余部分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所有摘取标本即刻存放于液氮瓶中,然后转移至深低温冰箱(-70 ℃)保存备用。 1.6 药物浓度测定[1-2] 取淋巴结样品适量,切碎成肉糜,称取(0.50±0.01)g,置10 ml具塞离心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水0.20 ml,涡旋混匀,放置2 min。再加入碳酸氢钠溶液1.0 ml,匀浆。匀浆后加入HCl溶液1.0 ml,涡旋混匀。以3 000 r/min离心30 min。分取上清液2.0 ml于另一10 ml具塞试管中。向上清液中加硫酸铵0.20 g,涡旋混匀。再加乙酸乙酯4.0 ml,涡旋3 min,30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层液体尽量完全吸移至另一试管中。残渣再加乙酸乙酯4.0 ml。仿前操作,进行第2次提取。合并两次提取液。将提取液置负压恒温箱中,控制温度≤30 ℃,抽真空,使乙酸乙酯挥尽,留下油状浓缩物。向浓缩物加入流动相0.1 ml,即以密封膜封口。小心旋转试管角度使浸润完全,涡旋5~10 min,使药物溶解。最后经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得供试液。组织空白样的处理:完全仿上处理,仅将组织样品改为空白组织样品。组织对照样的处理:仿组织空白样处理,仅将加水0.2 ml步骤改成加适量丝裂霉素对照品溶液。取供试液20.0 μ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对各图谱中的MMC峰进行定性识别,然后计算各图谱中的MMC峰面积,按对照样与供试样的峰面积之比定量。 1.7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药物浓度数据采用±s表示。所取淋巴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2 结果 2.1 LC组和RERC组淋巴结采取情况(表1)表1 LC组和RERC组淋巴结采取数量 2.2 LC组和RERC组随机分组情况的比较LC组和RERC组所取材淋巴结阳性率比较,χ2=1.094,P=0.331,表明2个试验组所取淋巴结肿瘤转移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2个试验组样本均衡(表2)。表2 LC组和RERC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的比较 2.3 LC组和RERC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对药物聚集浓度的影响 LC组和RERC组组内站内转移和未转移淋巴结药物浓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论LC组还是RERC组组内各站转移和未转移淋巴结药物浓度无明显差别(表3)。表3 LC组和RERC组直肠癌各站淋巴结转移状态的 药物聚集浓度比较3 讨论 复发和转移是导致直肠癌术后最终死亡的主要原因[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淋巴途径转移在实体瘤转移中占有重要地位。化疗药物持续高浓度作用的时间和范围与化疗效果有关系。常规辅助化疗难以形成药物大范围持续高浓度。淋巴化疗后药物在淋巴系统内可以形成高浓度,但分布范围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尚未可知。 本研究中LC组和RERC组均有患者第3站没有采集到淋巴结,不排除漏检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有研究表明可能与肿瘤恶性程度高和机体免疫反应差有关。两受试组所采集淋巴结肿瘤转移阳性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受试组之间对照均衡。 活性炭与脂质体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种淋巴化疗药物载体,活性炭同时还具备淋巴示踪功能[4]。我们选择CNP吸附MMC进行研究。CNP是由直径为21 nm的光滑炭粒所聚集形成的纳米团,通过肿瘤转移淋巴结时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否可通过淋巴网状结构中的其他途径到达,或药物在淋巴管内的扩散而达到药物持续均衡分布尚未可知。检测肿瘤转移阳性淋巴结和阴性淋巴结中药物浓度,并进行比较是可靠的验证方法。 统计分析显示,LC组未发生癌转移的淋巴结药物浓度略高于转移淋巴结,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淋巴结内的癌转移灶对CNP吸附MMC进入淋巴结不构成显著影响。这与陈江浩[4]对乳腺癌淋巴化疗时所检测结果一致。从而证明淋巴结转移状态不是影响淋巴化疗效果的因素,而仅仅是淋巴化疗的目的。 但是在应用纳米炭进行前哨淋巴结导航时,黑染范围往往有限。这可能与注射后纳米炭粒在淋巴管中运行的时间有关[5],运行时间越长,分布的范围越广。直肠癌淋巴化疗持续48 h,所以炭粒分布范围较广,炭粒经淋巴循环最终通过肺和消化道排出体外,完全排出需要1~3个月[6]。 本研究中RERC组肿瘤转移阳性与转移阴性淋巴结内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为RERC主要通过药物在组织内扩散进行分布,所以血流或淋巴液流速对其分布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淋巴结转移状态影响不明显。【参考文献】[1] 刘炜,陈建海,任非,等.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血药浓度的测定[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4):413-415.[2] 钟小斌,黄振光,吴闯,等.HPLC测定组织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8,15(4):46-48.[3] Raj G V, Moreno J G, Gomella L G. Utilizati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ology in the detection of solid tumors[J]. Cancer,1998,82(8):1419-1442.[4] 陈江浩,杨引明,李开宗,等.乳腺癌淋巴化疗与静脉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药物浓度的比较[J].癌症,2005,24(4):494-497.[5] Okamoto K, Sawai K, Minato H, et al. Number and anatomucal extent of lymph node in gastric cancer: analysis using intra lymph node injec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particle(CH40)[J]. Jpn J Clin Oncol,1999,29(2):74-77.[6] 荻原明郎.活性炭吸着抗癌剂[J].临床外科,1988,43(12):1749-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