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12-07  浏览次数:685次

作者:王世荣    作者单位:(滨海县中医院,江苏 滨海 224500)

【摘要】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FD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优于多潘立酮。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疏肝健脾和胃法;柴胡疏肝散/治疗应用;四君子汤/治疗应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是指具有上腹正中的疼痛或不适症状(包括腹胀、早饱、胀气、恶心等),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病因不明,迄今尚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FD诊断参照罗马Ⅱ标准[1],符合以下4个条件:①持续或反复性上腹中部疼痛或不适;②无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所出现的症状(包括消化内镜检查);③症状与排便无关;④上述症状在近12个月内至少出现12周,但症状无须连续。

    1.2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2004年5月~2007年7月我院消化科门诊患者,依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3~68岁,平均(52.1±12.6)岁;病程2.3~6.9年,平均(5.2±2.4)年。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65岁,平均(51.3±13.8)岁,病程2.0~7.6年,平均(5.6±6.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分析采用t检验,有效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醋柴胡10 g,白芍10 g,川芎10 g,香附10 g,党参30 g,炒白术30 g,茯苓15 g,陈皮10 g,枳壳15 g,炙甘草6 g。腹胀痛加佛手10 g,徐长卿10 g;反酸加海螵蛸30 g,或加煅瓦楞子(先煎)15 g;嗳气加旋覆花(包煎)15 g;纳差加鸡内金15 g,焦三仙各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吗丁啉,西安扬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每日3次,餐前服用,如患者反酸、烧心症状明显,加用法莫替丁20 mg,每日2次,或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餐前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烟酒、肥甘厚味和辛辣之物,停用其他一切治疗胃炎的药物。主要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包括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烧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8个症状。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的不同记分。0分:无上述不适症状;1分:虽有上述不适症状,但间断出现,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不服用药物;2分:上述症状持续,需服药方可缓解,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活和工作;3分:上述症状明显,服药不能缓解症状,常常病假休息;4分:上述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根据症状积分统计疗效。

    3.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的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P<0.01),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n=60)

    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烧心反酸嗳气食欲不振对照组  治疗前注:组内比较,#P<0.05,##P<0.01;组间比较,△P<0.05,△△P<0.01

  4  讨论

    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34],大多数FD患者有胃酸分泌异常和胃动力异常,也有无胃酸分泌异常者,但可能存在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其治疗以解除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以个体化对症治疗为原则[56]。西医治疗手段有:促动力(莫沙必利,多潘立酮)、抑酸(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抗感染(主要是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抗抑郁(阿普唑仑、多虑平)和心理治疗等。

    本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证、纳呆等范畴,多由情志不遂,饮食伤胃,劳倦伤脾,寒温失调等因素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运化功能减退,中焦痞塞不通所致。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以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胃不受纳,升降失常为其基本病机。《血证论》言:“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笔者在临床中发现FD患者中大部分伴有抑郁、焦虑、失眠、多梦等精神症状,此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肝气最易克脾犯胃,正如叶天士所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出现腹胀、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加之此类患者反复发病,所以肝郁脾虚是该病的主要病理基础[7]。

    笔者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本病,方以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和血止痛,四君子汤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两方合用使肝气条达,疏泄正常,气机畅达,则五脏安和,六腑通畅,脾健胃和,运化有权,并且健脾和胃还可实土以御木侮。方中柴胡、白芍、川芎、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党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益气和中,使脾宜升;陈皮、枳壳、茯苓醒脾开胃,使胃宜降。诸药合用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健脾和胃之功。

【参考文献】[1]孟宪镛.实用消化病诊疗学[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3.

[2]侯晓华,柯美云,罗金燕,等.功能性胃肠病[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4045.

[3]李晓波,刘文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胃肠病学,2006,11(1):5052.

[4]周福生,祝淑贞.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杂志,2005,17(5):256258.

[5]肖英莲,陈雯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5):300302.

[6]谭德虎,刘劲松.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4):197198.

[7]陈国桢.肝郁脾虚证的本质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12):73273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