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8-19 浏览次数:797次
作者:陈巧平
【关键词】 西酞普兰;功能性消化不良;内科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22例,给予内科常规加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w。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逐渐下降,减分率逐渐提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8w末差异显著(P<0.05)。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减分率治疗后均逐渐增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减分率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8w末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西酞普兰合并内科药物治疗对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明显优于内科常规药物。
【关键词】 西酞普兰;功能性消化不良;内科治疗
A control study of citalopram o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Chen Qiaoping
(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Shaoguan 512026,guangdong,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italopram in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Methods Fortytwo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control group(n=20) and research group(n=22).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edicine treatment; research group did routin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he citalopram for 8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efficacies of both the 2 group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and side effects assessed with the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 .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scores of the HAMD in both the 2 groups gradually dropped and rates of scorereducing increased,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pretreatment (P<0.01).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scorereducing rates of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most different at the end of 4th week(P<0.01) and more different at the 8th (P<0.05) from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italop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medicine is better than single routin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Keywords】 Citalompram; functional dyspepsia; medical treatment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实际上就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神经症中躯体形式障碍的亚型之一。FD通常长期在综合医院内科治疗,但由于该病症具有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的基本特点,又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1],应用内科一般的常规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疗效。为此我们应用西酞普兰合并内科常规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研究病例为2002年3月~2004年月10月在我院心理科和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中自主神经紊乱之胃肠道功能紊乱(包括高位和低位)诊断标准;(2)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不限;(3)病程>3mo;(4)排除器质性躯体疾病、抑郁症、其他类型的神经症,愿意合作。共收集42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22例(内科常规药物加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经检验相匹配(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雷尼替丁、吗丁啉及各种胃炎冲剂等)。研究组给予内科常规药物合并西酞普兰20~40mg?d-1治疗。疗程均为8w。于治疗前及治疗4、8w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第8w末各检查1次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临床疗效按HAMD减分率进行评定[2]:≥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好转,<25%为无效。全部数据采用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HAMD评分比较,见表1。表1 两组HAMD评分及减分率比较(略)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P<0.01;两组比较, ΔP<0.05,ΔΔP<0.01
表1显示: 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逐渐下降,减分率逐渐提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与第8w末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研究组在改善患者情绪低落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HAMA评分比较,见表2。表2两组HAMA评分及减分率比较(略) 注: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P<0.01;两组比较, ΔP<0.05,ΔΔP<0.01 表2显示:治疗后两组HAMA减分率均逐渐增高,治疗前与治疗8w末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组第4w末减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第8w末差异显著(P<0.05)。说明研究组在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
2.3 临床疗效
研究组痊愈10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3例,无效3例,显效率86.3%。对照组痊愈3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4例,无效8例,显效率62.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两组TESS评分比较
治疗后第4w、8w末两组TE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血象的明显改变。说明加用西酞普兰后未加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FD是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中高位和低位胃肠功能紊乱共同组成的疾病类型[3],过去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FD通常长期在综合医院内科治疗,但由于该病症具有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的基本特点,又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1],应用内科一般的常规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疗效。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常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的阴性结果及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顾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及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生活事件、困难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常予以否认,病程多为慢性波动性[4]。 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其对5HT再摄取抑制的相对选择性在同类药物中最高,该药在欧洲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抑郁症的治疗,疗效与阿米替林等经典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相当[5]。西酞普兰可以作为首发抑郁症的一线药物[6]。西酞普兰除了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外,还有很多其他作用,如对抗疼痛,抗攻击性,降低对酒精的依赖性等。西酞普兰对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转移因子影响很小,而且已经证实西酞普兰对很多神经递质作用靶影响很小甚至无影响,如乙酰胆碱、组织胺、GABA、毒菌碱、阿片类和苯二氮艹[]卓类受体[7]。这使得西酞普兰的消化、性功能、心血管系统、抗胆碱能等不良反应较少[8]。西酞普兰很少引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西酞普兰的这些特点,使它可能成为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有效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FD患者无论是HAMD还是HAMA,其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研究组减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可见合并使用西酞普兰对这类神经症症状的控制优于内科常规治疗。
FD患者的情绪障碍对FD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由于FD患者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相当常见,负性情绪与FD的发病有着紧密联系[9],FD症状与情绪障碍之间又可互相加重,而西酞普兰则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自我适应能力,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改善FD症状。
由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否认他们的疾病和心理因素有关,因此他们倾向去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内科和专科门诊,通常都倾向于接受药物治疗。给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应慎重,一方面患者关注的是确定或证实是否存在严重的疾病,他们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不大能配合治疗;另一方面用药不当也会强化患者的疑病观念[10]。西酞普兰不仅能很好地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副作用尤其是胃肠方面的副作用轻微,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好,为以后配合心理治疗及患者的长期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
参考文献
[1]潘小平,李瑜元,沙卫红,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障碍与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5
[2]喻东山.减分率公式的修正[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12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1~112
[4]郝伟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4
[5]姚贵忠,舒良.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62
[6]宋昊,郭本玉,陈佐明.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比较[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3):181
[7]Jeppesen U, Gram L, Vistisen k.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CYP1A2.CYP2C19 and CYP2D6 by citalopram, fluoxetine, fluvoxamine and paroxetine[J]. Eur J Clin pharmacol,1996,51:73
[8]王祖新.各种选择性5羟色胺的异同[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4):256
[9]周德平,金海玲.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华精神医学杂志,1997,3(4):200
[10]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精神病学专业[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470
作者单位:272051(山东?济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