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结核病学》

对比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4-09-26  浏览次数:1732次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对多个脏器官可造成负担,其中以肺部结核感染率最高。肺结核疾病能够给予及时诊断与治疗,大多可治愈。利福平和利福喷丁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两类肺结核病临床治疗药物,且被美国Medical Letter治疗指南指定为抗结核病一线治疗药物,然而,临床上对于两种药物治疗肺结核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研究较少。对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 例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3例,女47例,年龄35~73岁,平均(54.5±11.5)岁。其中,复发病例20例,首发病例8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胸部X线片、实验室、体征和临床症状检查,确诊为肺结核,且符合《结核病学进展》(宋文虎主编)中规定的临床诊断标准。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利福喷丁组与利福平组,每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利福平组:第1疗程,1次/d,晨服异烟肼,0.3 g/次;1次/ d,0.45 g利福平;1次/d,0.75 g乙胺丁醇;1次/d,1.25 g吡嗪酰胺。第2、3疗程,1次/d,晨服异烟肼,0.3 g/次;1次/d,0.45 g 利福平。 1.2.2 利福喷丁组:第1疗程,1次/d,晨服异烟肼,0.3 g/次;1 次/d,0.6 g利福喷丁;1次/d,0.75 g乙胺丁醇;1次/d,1.25 g吡嗪酰胺。第2、3疗程,1次/d,晨服异烟肼,0.3 g/次;2次/d, 0.6 g利福喷丁。

1.3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均接受胸部X线平片、实验室痰检抗菌杆菌以及肝功能检查,疗效评定标准为: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或是完全消失,空洞闭合,病灶缩小,X线胸片检查证实病变基本消失,痰检结果为阴性;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空洞仍然存在,X线胸片检查证实病灶部位未缩小,痰检结果无变化或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利福喷丁组50例观察对象中,有效45例,约占 90%,无效5例,约占10%,8例患者发生SGPT一过性升高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利福平组50例观察对象中,有效38例,约占76%,无效12例,约占24%,14例患者发生SGPT一过性升高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室指标:利福喷丁组患者,痰菌转阴44例,约占88%,病灶吸收46例,约占92%,空洞闭合42例,约占84%;利福平组患者,痰菌转阴32例,约占64%,病灶吸收35例,约占70%,空洞闭合32例,约占64%。两组患者实验室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慢性传染性疾病的一种。临床上多表现为地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女性患者可表现为月经失调,本病伴有典型的咳嗽、咯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早期临床诊断体征不明显,中晚期可见明显叩诊浊音、语颤增强、肺泡呼吸音低、湿啰音等。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给予每个患者合理化治疗,坚持全程、规律的治疗原则,以达到良好的用药效果。利福平和利福喷丁均为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肺结核治疗药物,且均属于利福霉素族抗生素,然而,利福喷丁对于结核杆菌抑制作用的最低浓度为利福平的2倍左右,通常在0.12~0.25 g/ml之间,给药8 h后血药浓度达到最高值,其半衰期在11 h左右,相比之下,利福平的半衰期仅为4 h,且血药浓度高峰持续时间不超过3 h [1]。所以,利福喷丁具有更加理想的长效性、高效性和抗菌活性,因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低毒类高效抗结核药物,肺结核患者能够在化疗过程中全程规律服药,其临床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利福平[2]。另一方面,肺结核患者接受利福喷丁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更加理想,且明显优于利福平组,同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福平组,两组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明显[3]。这就表明,利福喷丁用于肺结核病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赵冠人,李国栋,冯端浩.利福喷丁与利福平治疗肺结核的Meta 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2,9(2):73.

[2] 李进升,王福生.利福喷汀替代利福平治疗129例老年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9,31(8):473.

[3] 关 菁.利福平与利福喷丁在抗结核中的不良反应比较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7):58.

[收稿日期:2014-04-20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