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发表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991次
薛笑甜(陕西省洛南县医院感染科,陕西 洛南 726100)
[摘 要] 目的:观察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8例确诊为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以H、E、Z为基础用药。治疗组给予联合利福平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福平胶囊顿服。观察疗效,痰菌转阴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8%,治疗组明显有效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胃肠道反应发生,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利福平注射液治疗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利福平注射液;初治菌阳肺结核;疗效及安全性
肺结核病疫情是死亡率较高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更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公共卫生[1]。利福平是抗结核病一线治疗药物,主要为胶囊剂,但通过肠胃吸收后会降低该药在血液中的浓度,影响疗效。近年,利福平注射液剂型成功研制并投入使用,以提高肺结核疗效,笔者用其注射液对初治菌阳肺结核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院确诊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78例,诊断标准均按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男38例,女40例,年龄21~69岁,平均48.35岁,体重>45 kg。其中浸润病灶48例,空洞影57例,干酪肺炎23例,复合病灶29例。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以H(异烟肼,0.3 g/次,1次/d,口服)、E(乙胺丁醇,0.75 g/次,1次/d,口服)、Z(吡嗪酰胺,1.5 g/次,1次/d,口服)为基础用药。治疗组给予联合利福平注射液(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45~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利福平胶囊(沈阳红旗制药厂生产)0.45~0.6 g/次,1次/d,空腹顿服。每组各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完全吸收: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显著吸收:病灶吸收≥原病灶直径1/2;吸收:病灶吸收<原病灶直径1/2;无效:病灶无明显变化或病灶扩大。总有效率=(完全吸收例数+显著吸收例数)/总例数×100%。
1.3.2 痰菌检查: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分别进行3次痰培养,查看痰菌转阴情况。
1.3.3 不良反应比较:比较有无胃肠不良反应,白细胞是否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8%,治疗组明显有效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 痰菌检查:治疗组治疗2个月后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两组均有胃肠道反应发生,治疗组为8例,占20.51%,对照组18例,占46.1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利福平是首选抗结核一线药物,对结核杆菌具有较好杀菌作用,对结核分歧杆菌无论是细胞外还是细胞内,生长状态都具有完全杀菌作用。其主要通过与细菌RNA聚合酶结核从而干扰核糖核酸(mRNA)合成,破坏细菌合成和蛋白质代谢,抑制其生长,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有较好治疗效果。
利福平口服制剂通过胃肠吸收,会降低该药在血液中浓度,影响疗效。而利福平注射液通过静脉滴注后分布全身,能够提高有效利用率,增加疗效,杀菌力强。本组研究中,注射液治疗方法病灶吸收程度较口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治疗1个月末和2个月末其痰菌转阴情况均较口服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利福平注射液能够控制结核病并且减少在高危人群中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注射组无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均较口服制剂少,且停药和及时对症处理后均能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刘景阳,曲长春.利福平注射液治疗156例肺结核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4(13):506.
[2]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