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IL-4、IFN-γ和TGF-β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7-24  浏览次数:892次

1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IL-4 的研究进展白细胞介素-4即为IL-4,是由TH0细胞所产生的,可诱发 TH0细胞向TH2细胞转化,TH0、TH1与TH2细胞被人们称之为T 细胞亚群,经自分泌与旁分泌白细胞介素-4因子,这种物质为B 细胞中的生长因子,功能为:IL-4对B淋巴细胞进行刺激,产生出免疫球蛋白E,并对B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类型进行改变,也就是由免疫球蛋白M转变成免疫球蛋白E,引发支气管哮喘反应发生[1-3]。

2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内的IL-4 作用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阻塞、黏蛋白高分泌与气道炎性反应、阻塞、高反应、重塑为特点的慢性疾病,在哮喘炎性反应通路中,多种细胞因子进行了参与,如IL-4、IL-10与CD14等因子进行了参与,这些因子的水平升高和哮喘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4]。经研究可知,TH2细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释放IL-4及 IL-5等因子,其中,IL-4因子对炎性反应细胞影响最大,可诱导释放出嗜酸粒血细胞及炎性反应因子[5-7]。Mark等人经IL-4与 STAT6缺陷的小鼠构建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TH2反应模型,通过染色法处理及肺组织切片比较,发现了白细胞介素-4缺陷而没有全部清除的白细胞介素-4切片,其杯状的细胞化生育与嗜酸粒细胞仍然存在,而IL-4全部缺陷的切片,其杯状的细胞化生及嗜酸粒细胞基本不存在,并且缺STAT6的小鼠会出现杯状细胞化生与气道炎性反应被抑制的情况,使得支气管哮喘疾病症状得以缓解。所以,可认为白细胞介素-4(IL-4)在杯状细胞化生与嗜酸粒细胞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9]。Dianne等人经小鼠成熟树的突状细胞DC及IL-4、IL-13功能比较,在TH2细胞中,IL-4发挥了重要作用,可影响肺部DC的成熟,对记忆CD+T细胞所分泌的 IFN-γ进行调节,提高DC对T细胞分泌能力,同时IL-13经DC能力增强,抑制T细胞的IFN-γ分泌。

3 靶向治疗中的IL-4 研究进展经大量研究证实,支气管哮喘中的IL-4是重要的调节因子,对IL-4合成进行组织,或者拮抗IL-4的生物活性,能有效治疗哮喘疾病,当前运用哮喘靶向治疗中的IL-4抗结剂,可有效阻断白细胞介素-4的信号通路,以控制促炎性因子的气道积累,实现哮喘治疗[10-12]。IL-4抗结剂主要包含可溶性的IL-4受体、IL-4的单克隆抗体与IL-4突变体等,其中,可溶性的IL-4受体是种天然白细胞介素-4对抗物,在白细胞介素-4中,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并且能抑制B细胞的增值,对MHCⅡ与IgER表达为低亲和力,同时,调节CD4细胞的分化,阻止过敏疾病中CD8细胞的IgE产生,抑制嗜酸粒细胞中的趋化因子出现[13-14]。IL-4的氨基酸发生突变,可让IL-4转变成IL-4的对抗物,也就是IL-4突变体,可抑制IL-13 及IL-4和IL-4Ra结合,让哮喘炎性反应气道的高反应发生中断,而Wenzel等人就将IL-4突变体用到临床试验中,并且证明了IL-4 的突变体具有保护肺的功能,不过对嗜酸粒细胞与IgE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而抗白细胞介素-4的单克隆抗体也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哮喘治疗。

4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IFN-γ 的研究进展干扰素IFN可分为I型与Ⅱ型干扰素,其中,I型干扰素包含 Tau、IFN-α及IFN-β等,而IFN-α主要是由白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所构成的,IFN-β则是由上皮细胞、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等体细胞构成,Ⅱ型干扰素中的IFN-γ则是由和巨噬细胞所提呈的特异抗原及分裂原接触的T淋巴细胞所产生的。支气管哮喘疾病中,IFN-γ水平主要由CD4+、单核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多种T淋巴细胞所表达结果,由多种诱生剂而诱生的,并且CD4+T细胞、IL-18及TNF-α介质等为IFN-γ主要诱导因子, IFN-γ是种气道炎性的介质,能引发气道中的上皮细胞脱落,免疫调节活性比较强,IFN-γ减少是变应性疾病危险的因素。马维勇等人研究发现,IFN-γ量的增加,会引发IFN/IL-4比率也会升高,这表明IFN-γ与LTS呈正相关的关系,IFN-γ致敏之后,提高了肥大细胞或者嗜酸粒细胞中的LTs释放[15-16]。

5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TGF-β1 的研究进展转化生长因子-β属于抗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一种,能调节及抑制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增殖,阻止TH2细胞因子生成,又能促进炎性反应产生细胞因子,诱导大量的炎性细胞进行趋化,在人体的血小板中,TGF-β1含量最高,酸性环境下,可让TGF-β1 复合体转变为活化的TGF-β1。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 TGF-β1对细胞生长及分化等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一是抑制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对IL-3及CSF 反应性进行降低,对同种异体抗原所刺激的T细胞增殖及生长进行抑制,并抑制B细胞的增殖,还可调节细胞表型,对IFN-γ 所诱导的黑色瘤细胞抗原表达进行抑制。另外,对细胞因子中的IFN-γ与TNF-α产生进行抑制,并且可诱导幼稚的T细胞进行TH3细胞的分化,可在其表面进行CTLA-4的表达,也可表达 CD25,除此之外,还能分泌TGF-β1,发挥它的抑制作用及调节功能[17-19]。如黄树红等人对5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患者血清中的TGF-β1及IL-17进行了测定,经试验可知,血清当中的TGF-β1级IL-17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当哮喘患者体内的TGF-β1及IL-17水平升高后,其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性反应与重塑的发展,并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20]。

6 小结综上所述,经研究可知,在支气管哮喘疾病的发病机制中, 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支气管哮喘本身是种过敏性的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原因也较多,哮喘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IL-4、IFN-γ和TGF-β1在发病机制中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有效治疗支气管疾病,需要对这些细胞因子进行研究,为支气管哮喘病提供可靠的临床特异靶点,提示出相关炎性反应可靠的信息,所以,对IL-4、IFN-γ和TGF-β1等细胞因子所起到的作用与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研制出治疗哮喘病的新型药物,以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7 参考文献

[1] 雷永红.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作用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3,31(1):72.

[2] 张方琪,杨学敏,唐元元,等.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3,32(1):162.

[3] 龚 臣,邓静敏.Th17/Treg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2013,33(1):41.

[4] 万斯慜,张 进,芦爱萍.白细胞介素与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医学综述,2011,32(6):820.

[5] 尹静波,黄永富.炎性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0(5):1087.

[6] 何 敏,王 婷,姬郁林.T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并抑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2012,33(2):294.

[7] 耿 明.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33(1):130.

[8] 赵新波.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5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72.

[9] Lau WK,Chow AW,Au SC,et al.Differ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CysLT(1) receptor antagonists on P2Y (6) receptor-mediated sig- naling and ion transport in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J].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1,98(14):796.

[10] 徐 艳,唐文君,唐宇凤.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伴抑郁80例临床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34(12):1014. [11] 王 萍,孙 建.吴氏发泡膏配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观察与护理[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6):1035. [12] 曹金钟.痰热清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相关研究与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93.

[13] 张丽丽,吴晓梅.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21):1661.

[14] 葛 敏.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J].工企医刊,2012,25(4):51.

[ 1 5 ] 卢彩作.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进展[ J ] . 中国实用医药,2013,27(2):242.

[16] 龚 臣,邓静敏.Th17/Treg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华哮喘杂志,2013,33(1):34.

[17] Haneda YS.Leukotriene IM enhance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duc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duction in human monocytes[J].Cytokine,2011,55(1):24.

[18] 欧维琳,朱春江,蒋林彬,等.干扰素-γ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白三烯受体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的调节[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1):1619.

[19] 武密玲,郭莉莉.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J].内蒙古医药,2011,14(1):134.

[20] 王庆军.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72.

[收稿日期:2014-02-17 编校:朱林]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