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工作探讨
发表时间:2014-04-29 浏览次数:748次
近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我国80%以上的肺结核患者集中在农村地区,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心理压力和劳动强度大等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成为肺结核的高危人群[1]。但因其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在肺结核防治方面的难度较大。笔者主要对石河子开发区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在肺结核防治工作中的差异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新疆石河子开发区2009年8月~2013年7月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2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人口分组,本地户籍人口归为对照组,共计165例,男87例,女78例;年龄15~78岁,平均(38.84±7.53)岁;体重40~75 kg,平均(56.36±6.25)kg;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0例,大专21例,高中45 例,初中42例,小学33例,文盲14例。将在本辖区内暂住3个月以的非本地户籍人口列为流动人口,归为试验组,共计120例,男8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平均(34.68±5.76)岁;体重 48~80 kg,平均(60.53±4.74)kg;文化程度包括大专3例,高中24例,初中35例,小学20例,文盲38例。
1.2 防治方法:成立肺结核防治工作小组,对本地户籍人口通过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加强管理。对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诊断检查,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诊后给予免费抗结核治疗。对综合性医院报告、转诊肺结核患者给予补贴。对完成规定疗程的患者提供交通和营养补助[2]。对流动人口进行流动人口肺结核管理,定期通过讲座、电视、广播、发放宣传材料等途径进行健康宣教,扩大免费检查范围,减免治疗费用。为流动人口患者提供交通和营养补助。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立健康体检点进行肺结核筛查,延长结核病防治机构服务时间[3]。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治愈率明显较低,失访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治愈率、失访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率 失访率
对照组 165 77.58 1.82
试验组 120 55.83① 21.67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我国是全球范围内肺结核高发国家之一,肺结核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原户籍地进入城市工作,导致流动人口从肺结核高疫情地区向低疫情地区流动,外来流动人口对肺结核的防治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和威胁。实施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计划,推进肺结核控制工作已刻不容缓。流动人口多为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底层,居住条件差,收入低,多数无医疗保险。部分肺结核患者因惧怕失去工作机会、受到社会岐视而隐瞒病情。其中经济困难是导致流动人口难以获得规范化抗结核治疗的主要原因。对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免费诊断检查,对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诊后给予免费抗结核治疗,为患者提供部分交通和饮食补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人口的经济负担,提高就诊的主动性和治疗管理的依从性,对于本地区肺结核防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部分外来人口肺结核患者因返乡、更换工作、变更住所等因素而失访,无法完成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和安全隐患。由于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工作效果,因此在考核、评价肺结核防治工作质量时,宜将本地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分开考核评价[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大、易失访、患病后登记管理和治疗不规范等特点,易成为潜在的传染源,流动人口已成为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4 参考文献
[1] 蒋 莉,钟 球,李建伟,等.2005年~2009年广东省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5):1917.
[2] 来优统,娄泉伟.2006年~2010年杭州市萧山区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效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1):70.
[3] 林淑芳,李卫林,戴志松,等.福建省流动人口肺结核防治工作现状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5):13.
[4] 蔡凤珠,梅 建,闫 蓓,等.上海市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6):266.
[收稿日期:2013-11-20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