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社区综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921次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病变,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直接关系,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社会医疗资源造成沉重的负担。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社区综合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途径。现笔者将近年来我社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干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社区内高血压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8~79岁,平均(56.45±8.53)岁;体重56~86 kg,平均(64.26±5.39)kg;高血压病程1~15年,平均(5.52±1.73)年。Ⅰ级高血压45例,Ⅱ级高血压68例,Ⅲ级高血压12例;男78例,女47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0例,大专17例,高中43例,初中35例,小学10例。

1.2入选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其中合并高脂血症32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25例,糖尿病12例。同时剔除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文盲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者。

1.2综合治疗方法

1.2.1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性化的用药治疗,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配伍。用药剂量宜从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定期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调整用药品种和剂量,直至血压水平达标。建议有条件的患者购买家用血压计,以便及时监测血压水平。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不可根据自我感觉擅自增减药量。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等,嘱患者家属监督服药情况[2]。

1.2.2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育在高血压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在社区宣传栏开辟专栏以宣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知识,定期发放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处方等。语言以科学、通俗、准确、简练为主。定期举办社区高血压知识讲座,使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防控率,并提高自我管理和保健能力。嘱患者定期来社区测量血压,同时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3]。

1.2.3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食材搭配宜少荤多素,以清淡少盐、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含钾、钙元素丰富的食物,少吃脂肪、胆固醇、糖含量高的食物。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并适当增加海产品的摄入量,少吃或不吃腌制食品。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有吸烟、酗酒史者劝其戒烟限酒,建议可少量饮用葡萄酒或米酒。每日晨起空腹饮用一杯温开水,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而引起心脑血管意外事件[4]。

1.2.4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和运动量: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气功等有氧运动方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运动期间注意自我监测心率,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引起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运动期间如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胸闷、心悸、眼花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5]。

1.2.5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做好心理疏导:尽量缓解或消除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告知患者剧烈的情绪波动对血压控制的不利影响。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修养,做好自我心理保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平和的心态,学会放松注意力,进行自我减压,避免情绪激动,提高应激能力[6]。

1.3数据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遵医行为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各项遵医行为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血压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现阶段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靶器官损伤对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医疗的前沿,在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药物是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五大类,此外α受体阻滞剂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良好的治疗依从性是血压控制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高血压又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因此,在临床合理用药的同时还应加强健康教育,从饮食、运动、情绪等各个方面加强干预,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血压、延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7]。

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经过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治疗后,合理用药、饮食控制、适度运动、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遵医行为较治疗前大大提升;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也明显下降,提示社区综合治疗对于纠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控制血压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张艳丽,薛娜,范开辉.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与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49.

[2]张枬,林莉,路博军.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8):945.

[3]黄燕红.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16(34):3222.

[4]卫琴.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5):91.

[5]李勇军.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季节性变化及对策探讨[J].医学信息,2010,23(9):3137.

[6]樊红荣.两种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3,(34):2778.

[7]罗能.对原发性高血压实施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5):466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