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支气管哮喘常见诊治误区

发表时间:2009-11-11  浏览次数:672次

支气管哮喘常见诊治误区作者:关亚萌    作者单位:136100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的反应性增加,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阻,若诊治不及时,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重塑。因此,合理诊治至关重要。      常见诊断误区      常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一般的哮喘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时的两肺哮鸣音;解痉药及激素类药物可缓解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当哮喘不典型时,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易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反之,许多具有呼吸困难症状的疾病,可能被误诊为哮喘。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及自发性气胸等。      忽视病情评估:正确的评估病情,对哮喘的治疗尤为重要。只有客观地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正确的病情分级,才能进行合理的阶梯治疗。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①不作病情评估和分级;②病情评估不正确,影响抢救治疗。如重度哮喘发作的患者,往往两肺的哮鸣音减低,此时如误诊为轻度发作,则丧失抢救时机,造成病人的死亡。      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未正确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因对哮喘发病的基本概念不清,一些医生常规给哮喘患者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既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又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正确方法:首要的是寻找哮喘患者有无感染的证据,如发热、感染血象等。而对大部分突然发病的哮喘病人,不应该使用抗生素。对于确有感染的病人,应鉴别是否为其他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方可酌情使用抗生素。      滥用呼吸兴奋剂: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是由于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使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的痉挛和黏液栓形成等,导致气道狭窄。这是一种可逆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的原则应该是消除气道过敏性炎症,解除气道的阻塞。呼吸兴奋剂治疗作用的机理是兴奋呼吸中枢。如果在没有改善气道阻塞的情况下,使用呼吸兴奋剂可导致机体耗氧增加,二氧化碳产生也增加,结果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应用单一解痉药物:由于不了解近年来哮喘研究的进展,在治疗上仍停留在解痉平喘的陈旧观念上,故一味强调解痉药物的就用,如氨茶碱及β受体兴奋剂,M受体兴奋剂等。有人认为M受体兴奋剂可以解除中等口径大小支气管的痉挛,β受体兴奋剂解除小气道的痉挛,故主张两者联合使用,如轻症可以这样应用,对于中、重度患者,单独应用本法,则是不适宜的。因为:①该类药物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忽视了抗炎治疗,可能掩盖局部炎症继续发展的现象,有可能使病情逐渐加重,最终导致哮喘严重发作。②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大剂量应用可能增加病死率。      过量使用茶碱类药物:已知茶碱类药物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十分接近。有效的血药浓度为6~15mg/L,若>20mg/L毒性反应明显增加。在无血药浓度监测的条件下,片面强调有效血药浓度,可能导致氨茶碱应用过量,出现毒副作用。静脉性射氨茶碱可能导致患者心跳骤停。      不恰当地给予糖皮质激素:根据哮喘气道过敏炎症的发病机理,调查了抗炎治疗的重要性。因此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不了解皮质激素的种类、剂型、给药途径及给药方法的进展,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①大剂量口服给药见于两种情况:一类是不了解哮喘治疗的进展和新观念,继续给予口服激素为主的治疗方法;另一类情况是有人以秘方的形式(如:中药丸剂),在其中任意加入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患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长期大量服用激素,结果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正确的方法是:最好采用气道给药的方法,当气道给药不能控制哮喘发作时,或当哮喘重度发作经激素静脉给药症状控制以后,可采取口服的途径给药。主张使用半衰期短的制剂,如强的松龙、强的松等。常用清晨顿服或隔日服的方式以减少PHA(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抵制作用。强的松的维持量最好≤10mg/日。一旦症状控制后,可通过气道给药方式替代口服给药。②肌肉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有人采用长效糖皮质激素肌肉注射的方法,治疗哮喘患者,这是十分错误的。该法的不良反应极大。      轻视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哮喘是慢性气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确切病因不清,目前还不能根治。现在推崇的治疗方案是: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在客观评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建立个体化的长期治疗计划,而不只限于对急性发作的对症治疗。但在长期治疗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治疗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家属的了解和配合。因此,对哮喘患者的教育和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哮喘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医生应主动宣讲哮喘的治疗及预防发作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4.

2 李方卫.哮喘误诊误治原因分析.中华慢病杂志,2002,1:44-45.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