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4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15  浏览次数:488次

  作者:陆海平  作者单位:广西隆林县人民医院内科,广西隆林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痰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情易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5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08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35~78岁,平均53.5±12.1岁;病程3~26年,平均13.1±5.4年。对照组54例中,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34~79岁,平均53.7±12.0岁;病程4~25年,平均12.9±5.1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临床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它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咽疾病等。

  3.方法 对照组给予氨茶碱0.1~0.2 g,每日3次;必漱平6 mg,每日3次;常规西药抗炎和对症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方药组成:桃仁10 g,当归10 g,赤芍10 g,黄芪10 g,白术10 g,黄芩6 g,陈皮6 g,法夏10 g,苏子6 g,沉香3 g,生甘草3 g。每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停用西药,继服本方1个疗程。

  4.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1.疗效标准 参照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组会议修订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恢复到急性发作期以前水平,血常规正常;好转: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但未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血常规正常;无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善。

  2.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组54例中,临床控制40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54例中,临床控制25例,好转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5%。经χ2检验,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P<0.05)。

  3.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对两组有效病人进行2年随访,结果治疗组54例病人中,接受随访者有48例,其中1年复发者10例,2年复发者18例。对照组54例中,接受随访者44例,其中1年复发者17例,2年复发者19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980,P<0.01)。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发季节为春、秋、冬三季,尤以气侯变化、乍冷乍热时多发。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痰饮”等范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其病机特点多数学者认为是本虚标实,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水湿内停,聚而生痰,又复感外邪,引动伏痰,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而其急性发作期属中医“咳嗽”、“喘证”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外邪侵袭肺卫,引致肺失宣肃,致咳、痰、喘等症状,病久肺病及肾,子病及母,肺脾肾三脏虚损,水湿运化失常内停,成饮成痰,阻塞气道,气滞血瘀,而造成痰瘀互结的病理基础。中医药通过清热、化痰、理气、活血共用,切中病因病机,配合痰菌检查选用合理抗生素及支持治疗,疗效进一步提高[2]。我们认为本病病程较长,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且肺主气,气为血之帅,或痰阻气机,气不行血,常易导致血瘀。因此,瘀血阻滞亦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根据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研究立活血化痰、降逆止咳为基本治法,自拟中药配方以治其本,配合西药常规治疗以治其标。方中以桃仁、赤芍、当归活血化瘀;白术、陈皮、法夏健脾燥湿化痰;黄芪补肺气;沉香纳肾气;苏子降逆气;黄芩清肺热。诸药合用,补益肺脾肾,以绝生痰之源;活血化瘀,以利气血冲和。从治疗结果来看,两组不仅近期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而远期疗效治疗组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能有效防止本病复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979年修订)[J].中华结核和呼吸疾病杂志,1980,3:61-62.

  [2]陈 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5):325-32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