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18 浏览次数:460次
作者:孟善玲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4
【关键词】 肺炎,给药方式,疗效观察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在密集人群中可达50%[1],为评价不同治疗方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本文将静脉滴注红霉素与口服阿奇霉素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6例我院门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学龄儿童患者,按照儿科学的诊断标准,均为有高热、刺激性咳嗽、肺部X线为均一的实变阴影,支原体抗体IgM阳性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单数、双数两组,单数为A组,双数为B组。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方案1)
单数者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按每公斤体重3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1mg/ml,1次/d,治疗10 d后改口服5 d。
1.2.2 B组(方案2)
双数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泰力特 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按每公斤体重10 mg,1次/d口服。口服5 d休息3 d后再口服5 d。所有的患者其他的对症支持基本一致。
1.3 治愈判断标准
患者经过治疗,在第15天进行肺部X线检查,基本上吸收者,同时体温正常,咳嗽不明显为临床痊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1 两种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愈率比较(略)注:*与A组比较χ2=2.93, P >0.05
3 讨论
根据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无细胞壁,对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等均不敏感,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林可霉素等敏感,对氟喹诺酮类、抗癌药物也敏感[2]。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对于儿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最理想的药物。方案1和方案2对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愈率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3,P>0.05)。临床上均可选择,方案1消除症状和体征效果较明显,体温控制较快,但因红霉素静脉点滴浓度为1 mg/ml,液量较多,静脉输液时间长,胃肠道反应较大,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不易被家长和患儿接受。方案2每天口服阿奇霉素一次,方便易接受,但对体温控制较慢,有时可出现过敏性皮疹。医师和家长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但应该注意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程2周~3周, 如治疗不彻底,不能完全清除病原,则病情易复发,甚至可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MP达数月之久,从而成为感染的传播者。重症支原体肺炎需及时住院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足量、足疗程应用敏感抗生素,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易著文.呼吸系统疾病//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83284.
[2]张淑英.小儿支原体感染概述//小儿感染病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22.